萬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賣玉米狂賺300萬

萬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賣玉米狂賺300萬

王石默唸:“颱風啊,南海的颱風,你刮吧,刮吧,阻滯這條船,最好能把它打沉。反正船運合同保了自然災害險。”王石為何如此?發生了什麼?


萬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賣玉米狂賺300萬

萬科地產創始人—王石

萬科地產創始人—王石


1.初到深圳,茫然無措

1983年5月7日,王石乘廣深鐵路抵達深圳,隨後任職於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這是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公司,但是貿易部沒有現成的業務,全憑個人的關係或送上門的機會做進出口買賣。王石想:“王石做什麼呢?心裡沒一點數。”

凡事總要先從瞭解和熟悉情況開始。在走訪了深圳的幾家進出口公司後,王石發現深圳最暢銷的進口產品竟然是臺灣產的摺疊傘和日本製造的味精,只要弄上幾千打折疊傘或半噸味精的批文,就有需求方將錢打過來,這麼做,轉手賺幾萬、十幾萬塊錢沒有問題。但王石既沒有選擇做摺疊傘,也沒有跟風去申請味精批文。王石想,現在申請批文、訂貨,待交貨時,說不定市場已過剩,供過於求了。

一天,王石乘小巴去蛇口。望見路北一側聳立著幾個高大的白鐵皮金屬罐。王石好奇地向周圍的人打聽,得知是飼料廠的玉米儲藏倉。位於丁字路口的是泰國正大集團、美國大陸穀物公司與深圳養雞公司合資的飼料生產企業—正大康地;依託蛇口碼頭的飼料廠是蛇口遠東金錢麵粉飼料企業。


2.發現商機,空手套白狼

飼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

“玉米?廣東不生產玉米啊,這些玉米哪來的?”

“從香港。”

“香港也不產玉米啊?”

再問,得知這些玉米來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

“為什麼廠家不直接從東北採購?”王石帶著疑問找到正大康地。接待王石的是盧達民先生,個子高高的,戴副眼鏡,說話不緊不慢,潮州口音:“公司也想從東北直接採購,以降低原料成本,只是解決不了運輸。”

“我解決運輸工具,鐵路、海運都沒問題,組織來的玉米你們要嗎?”

“要!馬上就可以籤合同!廠里正在試運轉,設計能力為30萬噸/年,70%的成分就是玉米,平均每個月的需求量在1.7萬噸左右。”

乖乖,這一開始就是大生意!

“正大康地能先開信用證嗎?”王石小心翼翼地問。只要正大康地肯給賣方開信用證,王石就可以背書開給真正的賣方,“空手套白狼”了。

籤合同之後就開出去。”盧先生應承得很爽快。

“付的是外匯嗎?”

“對我們來講,付外匯、人民幣都一樣。”

“貨是外貿部門提供,王石要求付外匯。”

“OK。”

王石並不清楚東北到深圳的運輸情況,但在巨大生意機會的驅動下,王石必須硬著頭皮往前闖。

首先,王石找到赤灣碼頭詢問航線情況。碼頭經理告訴王石,剛建成的赤灣港目前只有從北歐進口的散裝化肥貨源,還沒有開通各地的航線。

“能接受多大載重的貨輪?”

“萬噸輪沒有問題。”

然後,王石找到廣州遠洋公司詢問有無開通大連—赤灣航線的可能。回答是:近海的航線歸廣州海運局。探聽到廣州海運局總部設在沙面,王石再次聯繫。海運局回答:只要有貨源,隨時開通。

“每月至少兩萬噸的運輸量。”王石神氣起來,胸有成竹:正大康地、遠東金錢各一萬噸。


3.第一單,2萬噸!

玉米生意就這樣開始了。

第一單到的貨是30噸的玉米,裝了一個車皮,賣給深圳養雞公司。深圳養雞公司將30噸的玉米拉走了,王石也要去公司收錢了。騎著自行車,後座上夾著兩個條紋塑料大口袋,一邊騎,王石一邊想:“這30噸的玉米現金用自行車馱回去,不會遇到打劫的吧?可得小心點兒。”到了紅嶺路的養雞公司。王石對公司的袁經理揚了揚提著的編織袋:“貨你都拉走了,我來收錢了。”

正抽著煙的袁經理看著王石:“發票呢?”

發票?王石有點懵了。王石對合同、信用證等常識還比較熟悉,但卻不知道發票是何物。又不好意思問,就猜想可能是收據一類的憑證,

“你要發票呀,我回去給你拿。”回到特發公司,找到財務部要求開個證明。會計是一位剛從暨南大學財會大專班畢業分配來的女生,叫張敏。

“小張,給王石開個收款的證明。”

“開什麼證明?”會計疑惑地問王石。

“你就寫‘賣了30噸玉米給深圳養雞公司,每噸人民幣1300元,共計3.9萬元,特此證明’,就行啦。”

“從來沒有開過這種證明啊?”

“你就開吧,客戶要求的。”

小張給王石開了證明,上面蓋了財務章。騎著自行車,後座依然夾著塑料編織袋,到了養雞公司。把證明遞袁經理:“給,發票。”

袁經理接過那張證明條,瞥了一眼,樂得嗆著了喉嚨,一邊咳嗽著一邊說:“來,小王跟王石來。”把王石領到財務室,袁從財務抽屜裡拿出一本發票:“吶,發票上有國家稅務專用章。這是專門印製的,證明不能作為發票。你回去告訴財務要發票,她就清楚了。”

再次返回公司,對張敏說:“他們要發票。”

張敏笑了:“早開好了,王石還納悶怎麼不拿發票就能收到錢?”

發票送到養雞公司財務手上,對方給了王石一式二聯的銀行轉賬單。再次敲門,進了財務室隔壁的袁經理辦公室。

“怎麼沒有給錢,卻給了兩張這樣的東西?”王石徹底糊塗了。

袁經理又樂了:“小王啊,你回去把這兩張單交給財務,其中一聯是給銀行的,銀行見票就會把錢劃撥到特發財務。”半信半疑回到公司,將轉賬單交給張敏:“這就是錢嗎?”

“如果銀行彈票,就說明養雞公司銀行賬號上沒有錢。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應該沒有問題。”張敏耐心解釋,王石釋然。

這兩來兩往,讓王石深刻感受到業務知識的貧乏,尤其財務方面,王石更是個門外漢。王石開始規定自己:每晚下班後,無論多晚都要看兩個小時的財務書。通過自學,王石才瞭解到什麼是資產負債表,什麼是資產平衡表。為了加深對財務的理解,王石就在日常經營中進行練習,自己開始學著記賬,將每天的交易、支出、收入記下來,下月初的時候,同張敏的財務賬對照比較。三個月過去,閱讀財務報表沒有障礙了。賺了錢,買了一輛1.5噸的豐田小卡車。一人多職:組長、推銷員、貨場搬運、司機……忙得不可開交。隨著業務的拓展,就是三頭六臂,每天24小時連軸轉也顧不過來。一個助手已經不能應對業務的拓展(第一個員工是鄧奕權)。王石招聘了第二名助手,一位本地民辦教師,黃世浩。陸陸續續的招聘,加上特發的關係介紹,飼料貿易組的人手增加到7人。


4.香港不吃雞,玉米無銷量

1983年8月,香港媒體的新聞報道:雞飼料中發現致癌物質。一夜間,香港人不再吃雞肉,改吃肉鴿。

珠三角出口香港的肉雞也在瞬間失去了市場,飼養主不再購買飼料養雞,飼料廠也暫時停產。再次來到正大康地,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剛孵化出來的種雞苗成千上萬只地推送進焚化爐燒掉!過去只從書本上讀到:經濟危機發生時,積壓的牛奶成千噸地倒進海里,剛出生的牛犢就被宰殺;而眼前的場景則如出一轍。殘酷和浪費就展現在眼前!細想之下,看似殘酷的行為卻有其合理性:繼續將雛雞飼養大而又沒有市場接受,經濟損失會更大。殘酷的選擇未必不是合理的選擇。

城牆失火殃及池魚。王石飼料組的暢銷玉米也成了滯銷貨。月內,鐵路在途的近千噸玉米陸續抵達筍崗北站。車站的倉庫塞滿了玉米包;站臺也碼滿了玉米堆;裝玉米的車皮仍在抵達,沒地方卸貨就臨時甩在鐵路邊上……通知到貨的車皮數量在不可遏制地增加著。

這下子,整個筍崗北站,到處都是堆放著的玉米,還有二十幾輛待卸的玉米車皮。沒幾日,颱風肆虐深圳。颱風過去,王石來到貨場,只見遮蓋玉米的帆布破口處冒著白沫,如同大閘蟹吐沫的情形。怎麼回事?原來,破口處灌進雨水,玉米受潮,加之悶熱發酵便產生氣泡……整個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酸酸的味道。繼續捂下去,不是釀成酸醋就是玉米酒!王石急忙動員全組人員,僱請20個民工攤開帆布,打開麻袋,晾曬潮溼的玉米,剔除發黴變質的玉米。將麻袋的封線剪開,再將150斤重的麻袋拎起,將玉米抖出來,攤開。幹著幹著,突然發現麻袋口上血跡斑斑。哪來的血跡?張開手掌,自己的十指被磨破,血淋淋的,卻沒有感到一絲疼痛。每天上午晾曬玉米,下午則開著小卡車,在方圓半徑150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推銷玉米,就像篦篦子一樣將順德、東莞、佛山、惠陽地區生產大隊一級的飼養場篦了一遍。但香港人不吃雞了,誰還有心思養雞?生意好的時候,買家最少批量採購30噸,現在卻是多少不限,王石還負責送玉米上門。

但更大的打擊正等待著不勝疲勞的王石。


5.急速清貨,賠本拍賣

黑夜回到深圳東門。鄧仔一臉愁容遞給王石一張通知單,單上寫著:鑑於貨主的積壓貨已妨礙全特區人民的糧食、煤炭的正常卸載,如不能三日內清理貨站的玉米,將視貨主藐視管理部門,對其貨物沒收並重罰云云。落款:深圳市政府交通指揮部。

哎呀呀,豈敢藐視,實在是一沒市場二沒倉庫。王石暗自叫苦。打聽到交通指揮部焦主任的居住地址,王石抱了個西瓜,連夜敲門賠罪。讓進會客室,焦主任氣惱地質問:“王石們還在納悶,這貨主何方神聖?玉米把地方全佔了,煤炭、大米、麵粉全都卸不下來。必須三天將玉米清理乾淨,否則重罰。”“給寬限一個星期吧。”“沒有商量餘地,就三天,再拖延一切後果自負。”

從焦經理家裡出來,開車到皇崗村。村裡已經沒有燈光,只星點傳來幾聲狗吠。

咚咚咚,敲響“牛仔”家的木門,睡眼惺忪的村支書問:“什麼事,不能明天商量?”“給你生意機會。”“賺錢也不能不睡覺呀。”講明原委,“牛仔”思索了一會問:“我能做什麼?”

“港商在你們村投了那麼多魚塘,王石想玉米也可以餵魚。”

“這麼急,魚老闆還不殺你個血本無歸?”

“顧不了那麼多了,焦主任上綱上線,王石現在已成了破壞特區居民安定生活的禍首,看那架勢三天不清理乾淨要拘留王石吶。”

“還是跟著王石做舊輪胎生意吧,不辛苦,也沒有什麼風險。”村支書憂慮地望著憔悴疲勞的同齡人。

“吶,第一,你現在就通知魚老闆,明天上午10點鐘在筍崗北站參加拍賣庫存玉米;第二,通知其他村的幹部,讓附近魚塘的老闆全去參加拍賣,也得現在通知。拜託啦。”

翌日10點鐘。王石站在一垛玉米堆上,下面圍著二十幾位魚塘老闆或代理人。王石抬高嗓門:“這一堆30噸,你們看到有些玉米浸水發黴,但大部分是好的,就是發黴的也可以餵魚。成本價4萬塊,起價2萬塊,有人要嗎?”

沒人應價。

“1萬8。”

“3000。”一位魚塘佬舉手應價。

“你說的是美金吧?”眾笑。

“1萬7”,王石故作鎮靜,心口卻一陣痙攣,好似被捅了一刀。

“1萬6”,王石仍固執地每一叫價只降低1000塊錢。

“5000”,第二個應價。叫價應價幾輪下來,30噸玉米1萬2成交,相當於每噸400塊。接著第二堆、第三堆、第四堆……下午接著一堆一堆拍賣,拍賣一直持續到夕陽染紅筍崗北站,那似乎是鮮血的顏色……一天下來,拍賣出400噸,明天繼續淌血,無論如何後天要清理乾淨倉庫和站臺。

當天晚上,東門宿舍來了幾位不速之客。自報是深圳華僑光明農場的,聽說這裡有大量便宜的玉米出手。來主介紹:光明農場飼養奶牛,為香港維它奶提供鮮奶,價錢合適,數量不限,希望有長期合作關係。“每噸700元,全部掃光。怎麼樣,王經理?”

“這是賣麻袋!你們是趁火打劫呀。”王石臉上很不情願的樣子,心裡卻盤算著:同魚塘佬接受的價格相比,每噸多賣了300塊,僅此一項,少損失近100萬元。問題是從未同光明農場打過交道,是實盤嗎?

“OK!”王石伸出手錶示接受買價。

第二天,聚集在筍崗北站的魚塘老闆們得知沒有便宜玉米拍賣了,痛心得直嘬牙花子。


6.賭上身價性命,最後一搏

整個一役下來,賠了110萬,把白手起家賺的40萬搭進去,還有負資產70萬。只要供貨方催逼貨款,王石隨時可能破產。怎麼辦?足足睡了24小時。王石起來打點行裝,踏上北去的火車,再從廣州搭上飛大連的航班,找到大連糧油進出口公司,詢問對方還有多少庫存玉米?“1.5萬噸。”“全收了,王石派船,在當地港口交貨,付款條件是到達目的地深圳蛇口100天再付。”王石清楚,外貿急於出手積壓的庫存,再苛刻的條件也會接受。第二站天津,第三站青島,把外貿庫存的玉米全買下來,總共3萬多噸。王石不相信香港人從此之後不再吃雞。只要吃雞就得養雞,就得消耗大量的玉米,而玉米只有王石手中有現貨。現在誰都不要玉米,市場價是最低的。問題的要點不在香港人是否吃雞,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要點是,香港人什麼時候開始吃雞?如果玉米運到深圳,香港人還沒有喚起吃雞的熱情,就會造成更大量的玉米積壓;如果玉米到了深圳100天后香港人仍然固執地“以鴿代雞”,那王石只有徹底認輸。第一條萬噸散裝船在大連裝載了7000噸玉米,啟程經渤海過黃海向南海駛過來。隨著海輪距深圳的路程縮短,王石也開始緊張起來,天天盯著報紙電視,“香港人啊,你們吃雞啊吃雞啊……”1983年的夏天,颱風來得特別頻繁。7000噸玉米船卻沒有誤期,按時抵達南海海域,並向珠江口進發。還沒有香港人開始吃雞的消息,7000噸的玉米船卻距離深圳越來越近。夜深人靜,王石在莫扎特《彌撒曲》聲中默唸:颱風啊,南海的颱風,你刮吧,刮吧,阻滯這條船,最好能把它打沉。反正船運合同保了自然災害險。差兩天,7000噸船就要停靠蛇口赤灣碼頭了。香港報紙刊登了一條消息:之前的報道有誤,飼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質。這消息如同及時雨!香港人再次開始享受吃白斬雞、鹽雞的快樂!來到皇崗村,找到發仔,預訂20臺8噸翻鬥卡車,裝卸7000噸玉米。來到赤灣港。王石站在一個高臺上。看著萬噸巨輪聳立眼前,載重翻斗車一輛接一輛。起重門吊上的吊網一兜是8噸玉米包,輕輕抓起,滑輪滑動到停車的位置,一鬆網兜,100多包玉米落進翻鬥,卡車啟動,後面一輛轟隆隆補上位等待裝包。向正大康地、遠東金錢駛去的裝載卡車隊掀起塵煙滾滾。王石雙手叉腰仰望天空,天空是那麼的藍,雲朵是那麼的白……第二役,王石不僅補回賠掉的錢,還賺了30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