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卖玉米狂赚300万

万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卖玉米狂赚300万

王石默念:“台风啊,南海的台风,你刮吧,刮吧,阻滞这条船,最好能把它打沉。反正船运合同保了自然灾害险。”王石为何如此?发生了什么?


万科王石的第一桶金——深圳卖玉米狂赚300万

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

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


1.初到深圳,茫然无措

1983年5月7日,王石乘广深铁路抵达深圳,随后任职于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这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但是贸易部没有现成的业务,全凭个人的关系或送上门的机会做进出口买卖。王石想:“王石做什么呢?心里没一点数。”

凡事总要先从了解和熟悉情况开始。在走访了深圳的几家进出口公司后,王石发现深圳最畅销的进口产品竟然是台湾产的折叠伞和日本制造的味精,只要弄上几千打折叠伞或半吨味精的批文,就有需求方将钱打过来,这么做,转手赚几万、十几万块钱没有问题。但王石既没有选择做折叠伞,也没有跟风去申请味精批文。王石想,现在申请批文、订货,待交货时,说不定市场已过剩,供过于求了。

一天,王石乘小巴去蛇口。望见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王石好奇地向周围的人打听,得知是饲料厂的玉米储藏仓。位于丁字路口的是泰国正大集团、美国大陆谷物公司与深圳养鸡公司合资的饲料生产企业—正大康地;依托蛇口码头的饲料厂是蛇口远东金钱面粉饲料企业。


2.发现商机,空手套白狼

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

“玉米?广东不生产玉米啊,这些玉米哪来的?”

“从香港。”

“香港也不产玉米啊?”

再问,得知这些玉米来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

“为什么厂家不直接从东北采购?”王石带着疑问找到正大康地。接待王石的是卢达民先生,个子高高的,戴副眼镜,说话不紧不慢,潮州口音:“公司也想从东北直接采购,以降低原料成本,只是解决不了运输。”

“我解决运输工具,铁路、海运都没问题,组织来的玉米你们要吗?”

“要!马上就可以签合同!厂里正在试运转,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70%的成分就是玉米,平均每个月的需求量在1.7万吨左右。”

乖乖,这一开始就是大生意!

“正大康地能先开信用证吗?”王石小心翼翼地问。只要正大康地肯给卖方开信用证,王石就可以背书开给真正的卖方,“空手套白狼”了。

签合同之后就开出去。”卢先生应承得很爽快。

“付的是外汇吗?”

“对我们来讲,付外汇、人民币都一样。”

“货是外贸部门提供,王石要求付外汇。”

“OK。”

王石并不清楚东北到深圳的运输情况,但在巨大生意机会的驱动下,王石必须硬着头皮往前闯。

首先,王石找到赤湾码头询问航线情况。码头经理告诉王石,刚建成的赤湾港目前只有从北欧进口的散装化肥货源,还没有开通各地的航线。

“能接受多大载重的货轮?”

“万吨轮没有问题。”

然后,王石找到广州远洋公司询问有无开通大连—赤湾航线的可能。回答是:近海的航线归广州海运局。探听到广州海运局总部设在沙面,王石再次联系。海运局回答:只要有货源,随时开通。

“每月至少两万吨的运输量。”王石神气起来,胸有成竹:正大康地、远东金钱各一万吨。


3.第一单,2万吨!

玉米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单到的货是30吨的玉米,装了一个车皮,卖给深圳养鸡公司。深圳养鸡公司将30吨的玉米拉走了,王石也要去公司收钱了。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夹着两个条纹塑料大口袋,一边骑,王石一边想:“这30吨的玉米现金用自行车驮回去,不会遇到打劫的吧?可得小心点儿。”到了红岭路的养鸡公司。王石对公司的袁经理扬了扬提着的编织袋:“货你都拉走了,我来收钱了。”

正抽着烟的袁经理看着王石:“发票呢?”

发票?王石有点懵了。王石对合同、信用证等常识还比较熟悉,但却不知道发票是何物。又不好意思问,就猜想可能是收据一类的凭证,

“你要发票呀,我回去给你拿。”回到特发公司,找到财务部要求开个证明。会计是一位刚从暨南大学财会大专班毕业分配来的女生,叫张敏。

“小张,给王石开个收款的证明。”

“开什么证明?”会计疑惑地问王石。

“你就写‘卖了30吨玉米给深圳养鸡公司,每吨人民币1300元,共计3.9万元,特此证明’,就行啦。”

“从来没有开过这种证明啊?”

“你就开吧,客户要求的。”

小张给王石开了证明,上面盖了财务章。骑着自行车,后座依然夹着塑料编织袋,到了养鸡公司。把证明递袁经理:“给,发票。”

袁经理接过那张证明条,瞥了一眼,乐得呛着了喉咙,一边咳嗽着一边说:“来,小王跟王石来。”把王石领到财务室,袁从财务抽屉里拿出一本发票:“呐,发票上有国家税务专用章。这是专门印制的,证明不能作为发票。你回去告诉财务要发票,她就清楚了。”

再次返回公司,对张敏说:“他们要发票。”

张敏笑了:“早开好了,王石还纳闷怎么不拿发票就能收到钱?”

发票送到养鸡公司财务手上,对方给了王石一式二联的银行转账单。再次敲门,进了财务室隔壁的袁经理办公室。

“怎么没有给钱,却给了两张这样的东西?”王石彻底糊涂了。

袁经理又乐了:“小王啊,你回去把这两张单交给财务,其中一联是给银行的,银行见票就会把钱划拨到特发财务。”半信半疑回到公司,将转账单交给张敏:“这就是钱吗?”

“如果银行弹票,就说明养鸡公司银行账号上没有钱。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应该没有问题。”张敏耐心解释,王石释然。

这两来两往,让王石深刻感受到业务知识的贫乏,尤其财务方面,王石更是个门外汉。王石开始规定自己:每晚下班后,无论多晚都要看两个小时的财务书。通过自学,王石才了解到什么是资产负债表,什么是资产平衡表。为了加深对财务的理解,王石就在日常经营中进行练习,自己开始学着记账,将每天的交易、支出、收入记下来,下月初的时候,同张敏的财务账对照比较。三个月过去,阅读财务报表没有障碍了。赚了钱,买了一辆1.5吨的丰田小卡车。一人多职:组长、推销员、货场搬运、司机……忙得不可开交。随着业务的拓展,就是三头六臂,每天24小时连轴转也顾不过来。一个助手已经不能应对业务的拓展(第一个员工是邓奕权)。王石招聘了第二名助手,一位本地民办教师,黄世浩。陆陆续续的招聘,加上特发的关系介绍,饲料贸易组的人手增加到7人。


4.香港不吃鸡,玉米无销量

1983年8月,香港媒体的新闻报道:鸡饲料中发现致癌物质。一夜间,香港人不再吃鸡肉,改吃肉鸽。

珠三角出口香港的肉鸡也在瞬间失去了市场,饲养主不再购买饲料养鸡,饲料厂也暂时停产。再次来到正大康地,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刚孵化出来的种鸡苗成千上万只地推送进焚化炉烧掉!过去只从书本上读到:经济危机发生时,积压的牛奶成千吨地倒进海里,刚出生的牛犊就被宰杀;而眼前的场景则如出一辙。残酷和浪费就展现在眼前!细想之下,看似残酷的行为却有其合理性:继续将雏鸡饲养大而又没有市场接受,经济损失会更大。残酷的选择未必不是合理的选择。

城墙失火殃及池鱼。王石饲料组的畅销玉米也成了滞销货。月内,铁路在途的近千吨玉米陆续抵达笋岗北站。车站的仓库塞满了玉米包;站台也码满了玉米堆;装玉米的车皮仍在抵达,没地方卸货就临时甩在铁路边上……通知到货的车皮数量在不可遏制地增加着。

这下子,整个笋岗北站,到处都是堆放着的玉米,还有二十几辆待卸的玉米车皮。没几日,台风肆虐深圳。台风过去,王石来到货场,只见遮盖玉米的帆布破口处冒着白沫,如同大闸蟹吐沫的情形。怎么回事?原来,破口处灌进雨水,玉米受潮,加之闷热发酵便产生气泡……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继续捂下去,不是酿成酸醋就是玉米酒!王石急忙动员全组人员,雇请20个民工摊开帆布,打开麻袋,晾晒潮湿的玉米,剔除发霉变质的玉米。将麻袋的封线剪开,再将150斤重的麻袋拎起,将玉米抖出来,摊开。干着干着,突然发现麻袋口上血迹斑斑。哪来的血迹?张开手掌,自己的十指被磨破,血淋淋的,却没有感到一丝疼痛。每天上午晾晒玉米,下午则开着小卡车,在方圆半径150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推销玉米,就像篦篦子一样将顺德、东莞、佛山、惠阳地区生产大队一级的饲养场篦了一遍。但香港人不吃鸡了,谁还有心思养鸡?生意好的时候,买家最少批量采购30吨,现在却是多少不限,王石还负责送玉米上门。

但更大的打击正等待着不胜疲劳的王石。


5.急速清货,赔本拍卖

黑夜回到深圳东门。邓仔一脸愁容递给王石一张通知单,单上写着:鉴于货主的积压货已妨碍全特区人民的粮食、煤炭的正常卸载,如不能三日内清理货站的玉米,将视货主藐视管理部门,对其货物没收并重罚云云。落款:深圳市政府交通指挥部。

哎呀呀,岂敢藐视,实在是一没市场二没仓库。王石暗自叫苦。打听到交通指挥部焦主任的居住地址,王石抱了个西瓜,连夜敲门赔罪。让进会客室,焦主任气恼地质问:“王石们还在纳闷,这货主何方神圣?玉米把地方全占了,煤炭、大米、面粉全都卸不下来。必须三天将玉米清理干净,否则重罚。”“给宽限一个星期吧。”“没有商量余地,就三天,再拖延一切后果自负。”

从焦经理家里出来,开车到皇岗村。村里已经没有灯光,只星点传来几声狗吠。

咚咚咚,敲响“牛仔”家的木门,睡眼惺忪的村支书问:“什么事,不能明天商量?”“给你生意机会。”“赚钱也不能不睡觉呀。”讲明原委,“牛仔”思索了一会问:“我能做什么?”

“港商在你们村投了那么多鱼塘,王石想玉米也可以喂鱼。”

“这么急,鱼老板还不杀你个血本无归?”

“顾不了那么多了,焦主任上纲上线,王石现在已成了破坏特区居民安定生活的祸首,看那架势三天不清理干净要拘留王石呐。”

“还是跟着王石做旧轮胎生意吧,不辛苦,也没有什么风险。”村支书忧虑地望着憔悴疲劳的同龄人。

“呐,第一,你现在就通知鱼老板,明天上午10点钟在笋岗北站参加拍卖库存玉米;第二,通知其他村的干部,让附近鱼塘的老板全去参加拍卖,也得现在通知。拜托啦。”

翌日10点钟。王石站在一垛玉米堆上,下面围着二十几位鱼塘老板或代理人。王石抬高嗓门:“这一堆30吨,你们看到有些玉米浸水发霉,但大部分是好的,就是发霉的也可以喂鱼。成本价4万块,起价2万块,有人要吗?”

没人应价。

“1万8。”

“3000。”一位鱼塘佬举手应价。

“你说的是美金吧?”众笑。

“1万7”,王石故作镇静,心口却一阵痉挛,好似被捅了一刀。

“1万6”,王石仍固执地每一叫价只降低1000块钱。

“5000”,第二个应价。叫价应价几轮下来,30吨玉米1万2成交,相当于每吨400块。接着第二堆、第三堆、第四堆……下午接着一堆一堆拍卖,拍卖一直持续到夕阳染红笋岗北站,那似乎是鲜血的颜色……一天下来,拍卖出400吨,明天继续淌血,无论如何后天要清理干净仓库和站台。

当天晚上,东门宿舍来了几位不速之客。自报是深圳华侨光明农场的,听说这里有大量便宜的玉米出手。来主介绍:光明农场饲养奶牛,为香港维它奶提供鲜奶,价钱合适,数量不限,希望有长期合作关系。“每吨700元,全部扫光。怎么样,王经理?”

“这是卖麻袋!你们是趁火打劫呀。”王石脸上很不情愿的样子,心里却盘算着:同鱼塘佬接受的价格相比,每吨多卖了300块,仅此一项,少损失近100万元。问题是从未同光明农场打过交道,是实盘吗?

“OK!”王石伸出手表示接受买价。

第二天,聚集在笋岗北站的鱼塘老板们得知没有便宜玉米拍卖了,痛心得直嘬牙花子。


6.赌上身价性命,最后一搏

整个一役下来,赔了110万,把白手起家赚的40万搭进去,还有负资产70万。只要供货方催逼货款,王石随时可能破产。怎么办?足足睡了24小时。王石起来打点行装,踏上北去的火车,再从广州搭上飞大连的航班,找到大连粮油进出口公司,询问对方还有多少库存玉米?“1.5万吨。”“全收了,王石派船,在当地港口交货,付款条件是到达目的地深圳蛇口100天再付。”王石清楚,外贸急于出手积压的库存,再苛刻的条件也会接受。第二站天津,第三站青岛,把外贸库存的玉米全买下来,总共3万多吨。王石不相信香港人从此之后不再吃鸡。只要吃鸡就得养鸡,就得消耗大量的玉米,而玉米只有王石手中有现货。现在谁都不要玉米,市场价是最低的。问题的要点不在香港人是否吃鸡,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要点是,香港人什么时候开始吃鸡?如果玉米运到深圳,香港人还没有唤起吃鸡的热情,就会造成更大量的玉米积压;如果玉米到了深圳100天后香港人仍然固执地“以鸽代鸡”,那王石只有彻底认输。第一条万吨散装船在大连装载了7000吨玉米,启程经渤海过黄海向南海驶过来。随着海轮距深圳的路程缩短,王石也开始紧张起来,天天盯着报纸电视,“香港人啊,你们吃鸡啊吃鸡啊……”1983年的夏天,台风来得特别频繁。7000吨玉米船却没有误期,按时抵达南海海域,并向珠江口进发。还没有香港人开始吃鸡的消息,7000吨的玉米船却距离深圳越来越近。夜深人静,王石在莫扎特《弥撒曲》声中默念:台风啊,南海的台风,你刮吧,刮吧,阻滞这条船,最好能把它打沉。反正船运合同保了自然灾害险。差两天,7000吨船就要停靠蛇口赤湾码头了。香港报纸刊登了一条消息:之前的报道有误,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这消息如同及时雨!香港人再次开始享受吃白斩鸡、盐鸡的快乐!来到皇岗村,找到发仔,预订20台8吨翻斗卡车,装卸7000吨玉米。来到赤湾港。王石站在一个高台上。看着万吨巨轮耸立眼前,载重翻斗车一辆接一辆。起重门吊上的吊网一兜是8吨玉米包,轻轻抓起,滑轮滑动到停车的位置,一松网兜,100多包玉米落进翻斗,卡车启动,后面一辆轰隆隆补上位等待装包。向正大康地、远东金钱驶去的装载卡车队掀起尘烟滚滚。王石双手叉腰仰望天空,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第二役,王石不仅补回赔掉的钱,还赚了300多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