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焦點人物】得諾獎後,外界質疑聲不斷,莫言: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

莫言曾在談起長篇小說的時候說:"沒有二十萬字的就不能叫長篇小說。"這話一說出口,引來了眾多的輿論攻擊。那些不擅長寫長篇小說的作家,全部都給了莫言一雙白眼。

有一位作家曾說:"莫言的小說,都是從東北高密這條破麻袋裡面摸出來的,沒什麼新鮮可言。"莫言聽了之後不但沒有發火,反而是把此話當成對自己的誇獎。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做再多解釋也不會懂。隨著網絡時代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態度,來找一些存在感。正所謂槍打出頭鳥,越是當今最火的人,越是容易遭到一些人的口舌。而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自然也不會例外。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不管外界怎麼評價莫言,莫言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寫作風格。莫言說: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堅持自己的原則,哪怕沒有人理解

白巖松也說過:"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就是要學會如何跟不同的聲音共存。我不同意你說話的內容,但是我同意你說話的權利。"

莫言一直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的作品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當今文壇的標杆,當之無愧的重量級人物。也讓更多的人開始讀起了莫言的作品,但是也正是在莫言大紅大紫的時候,很多人站了出來,表示對莫言作品的懷疑。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很多讀者說,沒看莫言作品之前,覺得莫言的文學藝術修養一定特別地高,看了莫言的作品之後才發現,莫言就是俗不可耐。很多讀者都對莫言的作品打了差評。

熟悉莫言作品的讀者都知道,莫言的作品有大量對於人性的描寫,善與惡,黑暗與光明。在他的筆下把人性描寫得非常透徹。可對於中國人來說,莫言的這種描述似乎不太受歡迎

很多讀者認為莫言的作品沒有創新,沒有突破。莫言的作品中,寫的都是以農民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為主題,描繪廣大農民內心的黑暗與光明。這也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強烈不滿。紛紛指責莫言俗不可耐,認為莫言就不配站在當今為學的最高峰

還有很多讀者認為莫言的作品是對自己民族的侮辱,不尊重歷史。讀者拿魯迅的《

狂人日記》與莫言的作品去進行對比,讀者認為魯迅的《狂人日記》更加形象具體地用小說的形式,表寫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而莫言的作品明顯跟魯迅的作品不是在一個級別,正所謂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別。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

對於那些質疑莫言作品的人,莫言也曾說過: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人生往往並不需要所有人理解,因為他們並沒有遭遇過你所遭遇的。當然發表自己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經歷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這也導致了人跟人之間所產生的不同價值觀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1984年莫言得到了餘秋雨的認可,成功地考入瞭解放軍藝術學院。在這裡莫言得到了很好的學習機會,並且寫下了《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等多部長篇小說。但是真正讓莫言出名的還是《紅高粱》這部被拍成電影的作品,也讓莫言一下子火了起來,並且憑藉這部電影莫言還獲得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紅高粱是描繪鄉村情懷文學的一部作品,而這部作品也讓莫言認識到了自己,從此莫言就返回了故鄉,也許只有在這裡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

正所謂選擇大於努力,莫言的這次選擇,也讓他在以後的創作上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莫言在故鄉過上了農民的生活。正是故鄉的這種生活方式,讓莫言寫出了許多的文學著作。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很多人說莫言是扛著"高密東北鄉"這條破麻袋走江湖,不管是莫言的長篇小說也好,還是短篇小說,莫言只會在這破麻袋裡摸出來。摸的時間久了,就是長篇小說,摸的時間短,就是短篇小說。這麼一條神奇的"破麻袋"成為莫言獨此一家的標誌,也讓莫言文學呈現出自己特有的風格。

其實每位作家,都有其獨特的寫作風格,莫言也一樣。莫言的長篇小說受到了眾人的輿論攻擊,可莫言堅持這樣寫,因為莫言知道,這是他獨特的寫作風格

很多人說莫言是農民作家,莫言也毫不避諱自己農民作家的身份,並且承認自己是農民作家,因為只有真正的農民,才能更好地寫出廣大農民所感受的,所想要表達的真實世界。莫言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只有真正融入鄉間的生活,才能夠更好地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就像一個根本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要是讓他寫兵法,那怎麼能夠寫得好呢。

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爭議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正如周國平所說:一個人把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當然對於莫言的作品大部分人還是表示贊同的。

臺灣作家龍應臺也表示:莫言得獎是實至名歸

,最喜歡莫言的《生死疲勞》,這部作品充分的描寫了農村是如何充沛人的生命力的,最泥土的人往往最國際。龍應臺還表示,自己在文學上不如莫言。

【焦點人物】莫言:得諾獎後,質疑聲不斷,願看就看不願看就不看

莫言曾說:"這個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獄,這是我們的態度決定了的,用什麼態度看待它,它就會反饋給你什麼。"

是啊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不一樣,所謂的美好,只不過是我們用慧眼去發現,用真心去體驗的而已。對於外界的不理解,莫言也並沒有過多的解釋,一直用行動去證明著自己。

長篇小說也好,短篇小說也罷,都是時代的產物。(作者:厲羽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