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探索“產學研”新路徑:跨越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死亡谷

11月27日上午,東莞松山湖凱悅酒店,16家創新企業帶著自己有突出技術優勢的項目在松山湖新材料峰會上路演,闡述技術實力,暢想市場前景。現場火爆,兩個同時推進的路演會議廳都坐滿了人。

有意思的是,這種項目對接資本的峰會,主辦方之一卻是一家科研實驗室——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坐在臺下認真傾聽路演的陳東敏便是該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而他為更多人所知的頭銜是半導體科學家和前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但現在陳東敏大部分時間都在東莞度過,因為這裡是國內最具潛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擔任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他透露目前實驗室已引進各類人才近800人,包括兩院院士10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46項。而且,這家實驗室最特別之處在於從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技術轉化全鏈條研發,成立之初就肩負著為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新模式、趟出新路子的使命。

“探索這個成果轉化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松山湖或東莞落地幾個產業,而是為了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更高效的成果轉化路徑。”陳東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實驗室與國投的合作不僅是項投資,而是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價值。

陳東敏所指的“國投”,即牽頭髮起本次峰會的另一個主辦方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表示,近年來國投參與設立了20餘支新材料領域子基金,共同投資了超過200家企業。十四五後,國投將做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在新材料產業上,積極培育具有關鍵獨創技術、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但創新是個系統工程,只有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發揮協同作用,才能事半功倍。因此今年8月國投與實驗室戰略合作後立即著手構建“科研-產業-資本”對話平臺,望促成產業鏈協同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的格局。

“大灣區這邊的產業鏈環境好,體制活。”鋰電池專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黃學傑對實驗室的前景頗為看好。而此時也正值新材料投資熱潮起飛階段。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袁寶成透露,目前廣東省新材料產業規模約500億元,在政府出臺的新材料產業規劃中,預計到2025年將達1000億元。

成果轉換新路徑

談到東莞,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外貿之城、製造之都。你能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東莞會將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研重地?

變化就源自東莞東南角的松山湖。這裡原本是位於東莞市大朗鎮境內的一個大型天然水庫,被政府部門以湖泊為中心,將大嶺山、寮步和大朗三鎮靠近松山湖的部分邊緣地帶劃分出來與湖泊區域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就是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松山湖)。

截至2019年,松山湖吸引了約8590家企業落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華為、易事特、生益科技、漫步者、大疆等,產值超4000億,2019年GDP同比增速11%。

人們的目光往往被華為等大公司吸引,卻沒注意到2018年松山湖來了一批牛人。王恩哥院士、汪衛華院士、趙忠賢院士等頂尖科學家到松山湖創新創業,組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這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作為理事長單位,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市政府共建。

王恩哥表示,目前實驗室已引進各類人才近800人,包括兩院院士10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46項,項目總經費約3.4億元,引進創新樣板工廠團隊24個,並正與多家國內著名企業開展深度產業化對接。他表示,松山湖佈局有前沿科學研究、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四大核心板塊,將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

黃學傑向記者透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將建設成為國家級材料實驗室南方基地。事實上,目前新材料科研尚無國家實驗室,松山湖有望爭得頭籌。若真如此,在北京、上海、合肥和深圳之後,國家級實驗室桂冠落入東莞,無疑將大大提升東莞的科研水準及人才吸引能力。

這對東莞顯然是有利的,那麼科學家們又是圖什麼?比如對王恩哥、汪衛華、陳東敏和黃學傑等科學家來說,原先在北京的科研條件已經算優越,為何願意跑到“科研荒漠”的東莞重新開始?

黃學傑向記者透露,先從樣板工廠板塊做起,通過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徑,先吸引已有較好成果和團隊的科學家過來。材料行業的科研週期相當漫長,科研人員花了老大勁兒研究出來的東西很可能又很難被市場接受,黃學傑覺得必須讓科研接近市場,互相碰撞需求才是一條良性轉化路徑。以成果轉化為主要任務的二十幾名科學家團隊聚集後,今年平臺也部分建成開放了,人才聚集和科研條件的具備使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前沿基礎研究科學家也開始競爭材料實驗室的研究崗位,實驗室的社會影響力和人氣起來了。

因此,在多方努力之後製造重地東莞被選中,這裡製造企業眾多,對新材料的需求旺盛。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介紹稱,該市形成了覆蓋30多個行業和6萬到種產品比較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體系。各項工業、企業和國家高薪技術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與全球2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10多種產品佔國際市場的份額超過10%。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82.5億元,位居全國第20強,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

“實驗室開在這裡,不時有產業界的有心人過來溜達,看著看著,就能看成幾個項目,也碰撞出新的想法。”黃學傑說道。

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機制相當靈活。據悉,東莞市政府支持材料實驗室實行符合國際創新規律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賦予材料實驗室研究方向選擇、科研立項、技術路線調整、人才引進培養、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

在這套新機制培育下,王恩哥透露目前實驗室24個創新樣板工廠團隊已成立了22家產業化公司,並於本月初成立了“松湖之材”產業育成中心,向推動新材料科技成果產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跨越死亡谷

如果以為實驗室建在製造企業聚集之地,就能推動科技人員作出成果,企業拿著推動市場化這樣的好事,無疑低估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困難。

“材料研究需要漫長過程,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應用之間,往往存在‘死亡谷’,使得很多研究成果難以產生應有效益。”陳東敏畫了一張圖,向記者解釋道,每年獲得專利的新材料數以萬計,但真正產業化的寥寥無幾,因為成果轉化要挺過一條死亡谷。科研人員一般擅長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階段,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生產後續工作繁重,並不適於介入。而企業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能,不願承擔科技成果應用的諸多風險,他們不會輕易觸碰有產品原型和系統測試之前的階段,因此在科研經費花完到風險投資投資進場之間的技術發展階段,往往成了科研成果的“死亡谷”。

“我們希望在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鐵索橋”,陳東敏表示,實驗室的作用在於在萬千新材料專利中選擇最值得產業化的項目,提供科研經費繼續孵化項目,並做好相關繁瑣服務,送這些項目到達天使輪融資階段。“我們也可以稱作項目融資天使輪之前的天使之母輪。”黃學傑笑道。

但以實驗室一己之身,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畢竟有限。2020年8月19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國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商定在新材料領域共同探索“科研、產業和資本融合發展”的合作模式。

國投作為中央企業中唯一的投資控股公司,近年來在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投資方面成績顯著。其旗下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控股的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平臺,主動管理基金規模近1500億元。

最重要的是,國投集團副總經理鍾國東透露,國投具有天然的材料基因。1988年,國家改革投融體制,組建了包括原材料投資公司在內的6大投資公司。1994年,第二次投資體制改革,將6大投資公司合併,以經營性資產組建國投。成立之後,材料一直是國投的主要業務之一,有多支專業團隊在領域內深耕。

截至目前,國投在新材料領域投資近百億元,其中基金投資64億,佔已投金額的12%。設立20多支子基金,投資200多家新材料企業。國投以往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著力於對產業鏈的培育和打通,也聚焦關鍵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

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國投的投資思路也是沿著產業鏈需求而投,“目的就是要發揮國字頭基金的戰略性、引導性,支撐國家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鍾國東說道。

白濤還表示,邁向“十四五”,國投會集中力量加大對新材料產業前瞻研究和培育,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大早期風險基金投入,助力初創型科技創新企業發展,並加強控股投資,圍繞新材料產業鏈,整合上下游產業,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

雙方都在看向未來,“十四五”規劃建議已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新材料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的五年必將是新材料產業大變革、大發展的五年”,王恩哥表示,在這個跨越過程中,如何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是最為核心的關鍵。“科技成果轉化是人才、科研、資金、信息、市場等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投資人四者密切配合,也需要科研單位、政府部門、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缺一不可。”王恩哥表示,為了貫通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全要素、全流程和全鏈條,國投、實驗室、東莞市政府聯合舉辦了松山湖新材料峰會,希望以“論壇+路演”的形式,構建“科研—產業—資本”對話平臺。

其實,資本早已對新材料蠢蠢欲動。鍾國東提供了一組數據,2011年,整個新材料產業產值是0.8萬億,到2015年達到了1.8萬億,去年是4.5萬億,今年將預計達到6萬億。年均複合增速達到21.2%,增速十分顯著。在A股市場中,新材料行業企業一共有478家,約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20%,去年以來的新上市企業中,新材料企業一共49家,佔比約15%,IPO融資總額約500億元,約佔12.5%。市值排名前五的企業寧德時代、萬華化學等市值都已接近或者超過1000億元。而且近年來新材料領域投資起數和金額一直保持高位,2017投資起數達到115起,2018年投資金額158億,分別創了歷史新高。

而在峰會現場,記者也看到,數十家投資機構參與峰會和路演,密切聯繫項目洽談。論壇期間全國新材料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啟動,國投松山湖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成立。鍾國新表示該基金將重點面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東莞乃至大灣區重要項目,通過投資助力突破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的轉化瓶頸。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