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清朝末期,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逐漸緊密起來。因此也需要效仿歐美諸國,制訂國旗、國徽、國歌和國花來代表大清帝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大清國的國旗、國徽、國歌和國花。

大清國旗

李鴻章在參與外交活動中,看到歐美各國懸掛國旗,莊嚴而又肅穆。而中國卻沒有國旗,這顯得十分尷尬,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奏請慈禧太后,請求頒發一面能夠代表大清國的旗幟。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慈禧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最後決定採納郭嵩燾的設計,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並設計為四角龍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黃龍旗上的龍可不是黃色,而是藍色。旗幟的底色是黃色。所以說黃龍旗也叫“黃底藍龍戲紅珠”

大清國徽

大清帝國的國徽以“蟠龍”作為徽飾,盤龍也是大清皇室象徵。“蟠龍”圖案,也成了清朝代表國家象徵的徽飾。大清蟠龍國徽也成了中國第一款國徽。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大清國歌

公元1897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寫了一首陸軍軍歌《鞏金甌》,《鞏金甌》一直作為大清帝國的代國歌。宣統三年,正式確定大清國歌為《鞏金甌》

“鞏金甌”的意思是疆土永固。而諷刺的是,國歌定下的六天後,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滅亡。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大清國花

1903年,慈禧太后欽定牡丹花為大清帝國國花。慈禧認為牡丹象徵著高貴,國色天香。牡丹象徵著大清雍容華貴、歡樂祥和、君民共榮。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慈禧十分喜愛牡丹花,還在頤和園修築了國花臺。至今頤和園內還有這個景點。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