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1949年9月下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國歌、首都,並決定於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國旗的方案出來了,政治協商會議的國旗縫紉重任就交給了會場美術女工趙文瑞。

她接到任務以後,立即跑到前門外最大的綢布店瑞蚨祥,買來紅綢黃緞,按照國旗製作尺寸要求,趴在地上縫製起來……

整整40個小時,趙文瑞不吃不睡,由於過度勞累,針尖經常刺破了手指,鮮血滴在旗面上……..

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終於,1949年9月30日下午1點,全國政協一屆會議閉幕式上,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出現在主席臺上,會場滿臺紅光,四壁生輝,掌聲經久不息。製作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面國旗的任務,交給了北平國營永茂實業公司職工共產黨員宋樹信。9月29日上午宋樹信接到任務。他心情激動,知道責任重大,立刻開始行動,但困難出現了,當時中國物質匱乏,買不全材料。

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他買到紅綢,可買不到好黃綢緞,他騎著自行車一整天,跑遍北京所有的布店,均無所獲。

到了夜晚,宋樹信和同事們心急如焚,商量對策無果。

這一夜,誰都沒睡,如坐針氈…….

第二天,他又來到瑞蚨祥,幾乎帶著哭腔請求布店老師傅找一找黃綢緞。老師傅一聽這是為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國旗,於是不再營業,和布店幾個小夥計開始翻箱倒櫃,翻了個底朝。整整花了兩個小時,總算在地窖裡面發現一段三米長的質量上好的黃綢緞。

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宋樹信如釋重負,找來一個縫紉技術最好的女工開始縫製,但問題又出現了,一尺寬的黃綢根本無法裁剪出最大的國旗上的五角星,只能拼接。宋樹信只能把拼接方案層層上報,最後上級同意把最大的五角星接一個尖的方案。

此時已經是9月30日的夜晚,離開國大典只有十幾個小時了。

開國大典背後的小故事之縫製第一面國旗

於是在新中國成立前一個夜,宋樹信和工人踏著縫紉機精心趕製兩面長460釐米、寬338釐米的巨幅五星紅旗,五角星拼接的地方處理非常細膩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