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因肉嫩味鮮,一直是許多食客的海鮮必選產品。但

每年4月-5月,海虹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食用有中毒風險,全國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安全提示,提醒市民少食慎食海虹。為此,小布也邀請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的陳舜勝教授為市民答疑解惑。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的陳舜勝教授(左一)

赤潮來啦~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貽貝、海虹和淡菜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也被稱為貽貝、青口貝等,煮熟加工的幹品被稱為“淡菜”。作為一種生活在海濱岩石上的雙殼類軟體動物,海虹外殼呈黑褐色,分佈於我國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赤潮爆發,為什麼要少吃海虹等貝類?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中毒的內在原因


赤潮是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微藻)暴發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變化,危害漁業與生態環境的一種現象。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赤潮的水色依形成時佔優勢浮游微生物的種類而異,有呈粉紅色、醬紅色、黃褐色甚至綠色,赤潮的海水帶有腥臭味。赤潮發生時,海水的溶氧量明顯降低,赤潮微藻帶有強烈毒性。因此貝類、魚類接觸、攝食赤潮生物、感染毒素後,會造成大批量死亡。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輕度接觸,便可使魚貝類帶有毒性。魚類中毒後死亡容易察覺,而貝類耐毒性強,部分染毒後仍然是存活的,容易被忽視。魚類遇到水質差的環境在一定程度內會遊動避開,貝類一般為定著性生物,無法及時移動避開汙染水體,更易染上毒素。


貽貝作為濾食性生物,可以從海水中攝取顆粒狀及膠體狀有機物,還能從海水中直接吸收有機物。貽貝大多生活在潮間帶至低潮線附近,這是赤潮的多發區域,從而與赤潮微藻全方位密切接觸。赤潮一旦發生,區域內其他貝類,甚至魚類,都有可能染毒。貽貝只是作為普遍分佈並廣為食用的代表性貝類,比較具有典型性。


如果我們食用了這些染毒的貝類(或魚類),赤潮毒素就進入我們體內,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死,赤潮毒素的種類繁多,食用貝類引起的麻痺性貝毒、腹瀉性貝毒、失憶性貝毒中毒都可歸因於赤潮毒素。麻痺性貝毒是一種與河豚毒素的毒力與毒性近似的神經毒。


海虹這種貝類,在什麼季節適合吃?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春夏、初秋季節,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赤潮更多一些。建議赤潮多發期間,不要食用海虹等貝類。近年來赤潮發生的季節延長,區域也在擴展,重要的是有關部門應該增強檢測、監控與監管。作為消費者應該選擇採自海區環境保護較好的地區食用貝類。


怎麼挑選海虹?海紅如何食用?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為海水貝類,如果能用海水、鹽水將貝類暫養一下,毒素稍微會有一些排放、毒性緩解。不過建議赤潮期間少吃海紅等貝類。

挑選時一定要選擇活的、活力強的,死的不要吃。貝類的毒素一般在內臟中較高,必要時可去除內臟。同時,要清洗乾淨再煮熟。


春季吃什麼海鮮比較合適?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春季應市的海鮮種類很多,鯧魚、鰳魚、鳳尾魚、大黃魚,都是適時的美味佳品。專家提醒,四五月份,赤潮暴發,海虹等貝類要少吃!

各位吃客,

海虹雖美味,品嚐需慎重。


編輯:李志豪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