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讀《道德經》的專著寫序言時,我差點兒憋出內傷

為自己的作品寫序言實在是一件難的事。況且我本人不太擅於寫文章。

在《老子略釋》還沒定稿之前,我就把序言寫得差不多了。與其說是寫得差不多,不如說是“憋”得差不多了。

我一直為寫一部什麼樣的書而“愁”,這一愁就是5年,2018年10月國慶長假期間和朋友釣魚時突然來了靈感,於是累計不到40小時、時間跨度不超過2個月,我就把《老子略釋》的第一稿寫完了。

在寫第一稿期間我又“愁”這個序該怎麼寫才能寫出我的心聲。

我估計是受《金剛經》及《周易尚氏學》個別章句的影響,某一天在我頭腦中閃出兩句話:

經者,天下之通則,別而無為;道者,萬世之共理,化而不變。

有了這個“金句”,我就不想放棄了,只能往下憋。有時一天憋幾句,有時幾天憋一句。終於有一天憋完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可以當序言了。

有時我想,我此生可能再也寫不出比這篇序言更好的文章了。因為那個尋章摘句、冥思苦想的狀態不會再現。

現在把我憋的“成果”貼在下面,請行家指正。

為解讀《道德經》的專著寫序言時,我差點兒憋出內傷

《老子略釋 • 自序(二)》

經者,天下之通則,別而無為;道者,萬世之共理,化而不變。

聖人不以言傳道,則失道;以言傳道,則失於道。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之道,同《易》之理;五千奇文,自成一家。過去兩千年,解老之作品已然汗牛充棟;未來兩千年,解老之作品亦將層出不窮。故老子曰:為學日益。

然細觀之,解老者言自己之心者多,言聖人之心者少;人云亦云者多,一以貫之者少。故老子曰:知我者希。

末學不才,結緣老子。遍覽古今百家解老之言,半年研習五百餘遍。睡前一念,醒後一念;念念不忘,終有迴響。某一日自覺融會貫通,豁然開朗。往日困吾心之聖人遺教多一一明瞭:如“朝聞道夕死可以矣”、“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聖人之道既明,斷然不敢獨享。然自知識有餘而德行不足,才學亦不足,是以不敢著書立說,恐惑人心智,貽笑大方。又經五年,埋首俗務之隙,涵泳《老子》五百餘遍。厚德未積,才學少長。雖仍不能知行合一,竊以為可拋磚引玉。於是奮筆疾書,月餘乃就。

以愚之見,解老之難,難在無為;解老之失,失在有我。

解老有四失,學者必知之:或失之玄,或失之然,或失之窄,或失之寬。解老之失眾人皆不能免,我亦不能免,或多或少而已。

建言有之:以道觀物,則物無所謂物;以物觀物,則自貴而相賤。故拙作解老之得失當由同人指正,吾自當洗耳恭聽,感激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