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氣候的變化導致魚所在位置有所不同,這主要跟魚的習性有關係。不同氣候條件下,魚的習性有較大差別。比如所食物、氧氣、水溫,這三個要素是魚生存的三個基本要素,但是水溫過高的地方有食物魚也不會去。有的區域雖然沒食物,但是涼爽而且溶氧豐富,魚還是會到這個區域來。晚春釣位怎麼選,推薦一些熱門釣點,這些位置都不錯。

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一、釣點的深淺問題

釣點的深淺問題非常關鍵,仲春和晚春,雖然都是春季,但是氣候上差異比較大,所以釣位的選擇會稍有差別。魚在仲春復甦開始進食,所以淺水中非常容易釣到魚。到了晚春,淺水中依舊能釣到,但是遠不如仲春魚多。這是因為經過仲春將近一個月的進食,魚類的體力有所恢復,從晚春開始魚會逐步到深水中遷移。所以晚春開始,釣點就應該不能選擇淺灘,應該開始逐步釣深水,或者選擇深淺交界的位置,會更容易有所收穫。

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二、熱門位置

然後說說熱門位置,同樣的一個位置,氣候條件不同,導致了水溫、溶氧有較大差別,也導致了一個位置並非任何季節都是好位置,應該結合氣候和天氣來看待。

1、鏵尖

鏵尖是魚覓食的必經之路,因為多數大魚,都有大致固定的巡遊路線,這個路線往往是距離岸邊一定距離,在保持安全的情況下尋找食物的。所以伸入水中的鏵尖,就成了魚覓食的通道,只要魚沿著岸邊一定距離尋找食物,那肯定會路過鏵尖。釣鏵尖注意最好釣左手邊,因為魚有逆時針遊動的習性,原因未知,據說跟磁場、水流有關,反正一直都有鏵尖佔左不佔右的說法。

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2、入水口

只要氣溫高,入水口就是個好釣點。清明過後雨水增加,很多大水域都有小溪流補給,新水的注入導致了入水口附近水溫更涼爽,溶氧更充足。還會有被水流沖刷下來的植物、腐殖質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東西未必是魚的直接食物,但是是小蝦和昆蟲的最愛。所以入水口此時就是比較好的釣點,釣入水口講究要距離一定距離,選擇入水口附近水流緩慢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魚蝦才能停留,也是食物被沖刷沉積的地方,而且垂釣的時候不容易走漂。

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3、寬窄之間

款變窄,這樣的地方跟鏵尖非常類似,魚只要開始巡遊進食,款變窄的區域就能扼住魚進食的必經之路,所以在魚進食的時候,這樣的位置就是好位置。隨著氣溫的升高,中午前後可能會稍微難釣一些,至少不如仲春釣全天。所以早晚選擇款變窄,肯定有個好收穫;窄變寬,變寬的區域溶氧充足,風浪稍大,適合大魚躲藏,所以魚在不覓食的時候喜歡躲在這樣的地方。

清明過後野釣,這些位置是“熱門釣點”,下竿就有口

除了氣候,還要注意天氣。凡是陰雨天,都可以釣淺釣近,凡是晴好天氣,儘量釣的稍遠一些。因為淡水魚都是懼怕情況的,光線昏暗的天氣才更適合釣淺。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