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oneer“騰籠換鳥”,1美元甩賣資產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在通過“騰籠換鳥”,來幫助自身的業務進行最大程度地重新整合,並集中精力應對新的市場週期挑戰。

近日,瑞典汽車零部件廠商Veoneer宣佈,將在戰略評估後退出制動控制業務,並已與一家汽車供應商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協議,將其美國製動控制項目出售給後者。

主要從事雷達、視覺系統和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軟件業務的Veoneer公司表示,被拋售的項目將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預計到2021年,其負現金流將減少逾8,000萬美元。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Veoneer表示,將對制動控制業務進行資產減記,對2020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產生負面影響,但對現金流或財務目標沒有影響。

在最初於2019年4月啟動資產出售戰略評估之後,Veoneer決定專注於其核心汽車電子業務,並退出剎車控制業務。

一、從分拆到分手

從奧托立夫拆分後,Veoneer專注於安全領域的硬件和軟件。核心產品是視覺系統(還包括紅外夜視),雷達系統,融合控制器,以及剎車控制器(和日信工業合作),自動駕駛軟件(合資公司Zenuity)。

不過,分拆之後,該公司就遭遇了全球汽車市場低迷週期。

去年,Veoneer宣佈將尋求至多5億美元外部資金,以幫助應對汽車市場低迷、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延遲以及與新產品開發相關的成本。

自2018年從Autoliv剝離出來後,該公司股價一度跌去接近四成,去年該公司表示,預計下半年將有大量訂單交付以及更強勁的汽車產量。

然而,事與願違。

該公司最終實現的2019年訂單量低於預期,並將年底的訂單量意外放緩歸咎於新車上市時間的延遲。

進入2020年,全球疫情開始爆發,對汽車行業產生巨大沖擊。根據Veoneer最新發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季度營運虧損1.22億美元,但較上年同期的1.28億美元有所改善。

季度總收入下降了27%,為3.62億美元。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全球汽車市場持續疲軟,Veoneer通過大幅削減成本,來尋求公司經營穩定。

從去年開始,Veoneer就啟動了對公司旗下所有業務的重新評估,包括外部的合資公司。

其中,與沃爾沃合資的自動駕駛軟件合資公司Zenuity是目標之一。這家公司主要開發自動駕駛和駕駛員輔助系統軟件,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

彼時,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奧托立夫向合資企業投資約11億瑞典克朗,其中大部分是初始現金出資,還包括某些資產。沃爾沃汽車還將向合資企業貢獻一定的知識產權資產和人力資源,但沒有現金。

不過,該公司的一些內部員工指出,從成立之初開始,管理層就缺乏明確的方向,儘管後續在不斷進行調整,而且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改進。

這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公司似乎也很難確定不同領域(ADAS與L4)之間的協同效應,從而導致開發過程的效率低下。

最終,這家合資公司以失敗告終。上個月,沃爾沃汽車宣佈,與Veoneer的合資公司Zenuity將被拆分。

其中一部分將成為一家由沃爾沃汽車控股的新公司,專注於無人駕駛軟件的開發和商業化。剩餘部分涉及到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開發和商業化將被合併到Veoneer。

二、還是要靠ADAS賺錢

對於Veoneer來說,當務之急是保持在ADAS市場的競爭力和專注度。

該公司預計,未來10年其90%的可見市場需求將來自於ADAS,拆分更有效地推動現有的核心業務戰略的專注度。

過去的一年時間,汽車行業似乎已經意識到,L4級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的時間更長,成本也遠高於最初的預期。

“我們看到,基於與客戶的對話,行業正在轉向L2、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按照計劃,Veoneer的下一步重點策略將轉向提供L2+級模塊化的產品架構。

相比於競爭對手博世、大陸、安波福、海拉等,Veoneer在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主動安全市場份額極低,同時過度依賴合資品牌。

過去數年,Autoliv的主動安全業務在歐洲業務佔比很大,在美國也有份額,但在中國只拿到了吉利等少數幾家車企的訂單。

“如果你考慮相對增長的機會,中國是有很大潛力的,自動駕駛與電動化在中國的優先級更高。”Veoneer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

不過,危和機之間永遠是同時存在的。

在2018年度財報中,Veoneer這樣描述中國市場:我們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開展業務,面臨著來自國際和規模較小的國內製造商的競爭。

該公司預計,更多的國際和國內競爭者可能會尋求進入中國市場,導致競爭加劇。競爭加劇可能會導致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以及我們無法獲得或保持市場份額。

由於我們的許多客戶都不是中國國內企業(自主品牌),如果我們的非中國客戶不能在中國市場保持份額,就會損害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如果我們無法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增長速度放緩,我們的業務、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而其他同行則是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通道。

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2019年博世為近40個本土車型提供了L2級別ADAS解決方案,與2017年相比,中國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相關業務在2018年強勢增長了30%。

到了今年一季度,市場格局開始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1-2月自主及合資ADAS供應商市場報告》顯示,在前向77GHz雷達搭載量方面,veoneer的市場份額僅為1.21%,遠落後於博世、大陸等廠商。

而在傳統優勢的盲區及後向監測角雷達搭載量方面,veoneer也僅僅排名第三,市場份額份額為16.84%,落後於海拉和博世。

數據變化的背後,則是中國市場的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自主及合資品牌(不含進口)上險新車ADAS(L0-L2)搭載率為28.98%,同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20個百分點。

在《高工智能汽車》看來,一季度的數據表現,也是過去幾年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ADAS上投入產出的直接反饋。

而veoneer在經歷從奧托立夫拆分後的業務調整週期、Zenuity合資公司的失敗,錯失了一波市場增長的機會。

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競爭會變得異常激烈,從過去傳統的外資零部件廠商之間的競爭,轉向外資、中國初創公司的全面競爭。

對於任何一家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說,過去的成績就是自己的歷史包袱。只有擺正心態,才有機會重新回到競爭的主賽道。

至少,從目前來看,veoneer明白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