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天南《一個投資家的20年》有感

國外疫情爆發,這是我早已預料到的,國外出差的經歷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國外政府根本不具有中國政府對於國家的掌控力,疊加石油危機導致美股10天4熔斷,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沒有預測的能力,也不打算把精力花費在虛無縹緲的預測上面,我需要做的是盡力打造諾亞方舟,既使有一天黑天鵝到來,我也期望的是殺不死自己。美股大跌引起A股尿性,隨跌。導致自己持倉市值下降不少,再次仔細檢查自己的重倉股,貴州茅臺,騰訊,阿里巴巴,盈趣科技,幾乎沒有負債,都是一臺臺印鈔機,公司沒什麼好擔心。但心中有個疑惑,這樣每年的波動能順利到達彼岸,能做到理想的收益率,最終能解決財務問題嗎?因為我入市時機尚短,只有兩三年時間,我需要用長期視角觀看下演化結果,而這本書就給了我們清晰的答案。

這本書記錄了楊天南,一個價值投資者從2007年4月到2015年4月的8年共計96個月的投資過程,以每個月固定日期的方式予以披露交易及持倉情況,在這期間上證綜指累積上升21%,專欄投資組合從100萬,上升為699萬元幸運的戰勝了全球所有7個指數標杆。根據數據顯示,其中77個月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度過的,即所有的盈利來自剩餘的20%的時間段。這種二八法則,估計未來依然會存在。


讀楊天南《一個投資家的20年》有感


股票下跌不可怕,千萬不能錯過上漲。前提條件是你的股票沒問題,對自己持倉有信心。這八年過程中,盈利來自於20%的月份,如果再細分,去除其中微利的月份,賺大錢的月份只佔5%左右。以2014年為例,年初擔心中國經濟崩潰開端,到年末以擔心俄羅斯經濟崩潰收場。但這12個月投資錄得60.07%的回報,上證指數下跌12.96%,如果我們細分,今年獲利的大部分實際上來自過去的40天,但在此之前,整整忍耐和等待了21個月。再細分下去,會發現這40天中,主要盈利來自其中的三五天。也就是說,如果錯過了這關鍵三五天,我們在過去的22個月中將乏善可陳,毫無建樹。一份多倫多過去20年的股市資料統計顯示,20年來平均回報率為9.3%,如果錯過行情最好的10天,回報率只有6.1%,下降了1/3,如果錯過了最好的20天,回報率只有4%,想想看,20年裡就20天不在,回報率少了一大半,所以這一天之收益或多於一年,一年之盈利或多於數十年之和

。更為重要的認知是,我們在事先對於何日是這關鍵得三五天並不確知,就所見而言,大凡預測者似乎沒有人是成功的投資家,相反成功的投資家似乎都承認自己無法預測市場,尤其是短期變化,此間奧妙思想,需要用心體察才行。看整個8年,很少年份是風平浪靜的,每年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市場波動,每隔兩三年,市場就遇到全球擔憂,導致股市劇烈波動,大部分是下跌為主,每個五六年是一個大週期,股市迴歸均值或者導致瘋狂牛市。例如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南方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等等大事件,投資組合跌去了65%,股市投資最為殘酷的莫過於“漲到你買,跌到你賣”(最好的交易不是你要去買,而是別人趕鴨子的想要賣給你,出現了流動性危機,這才是重大機會)。看整個記錄,其實前幾年收益平平一直在15%左右徘徊,只是抓到了看起來的“牛市”,此時複合收益率大幅上漲至每年27%。如果想要賺大錢,解決根本財務問題,還是要掙大週期的錢。要正確評估自己能力,認識到沒有預測的本事,所需要做的就是滿倉度過,靠耐心等待這3%的掙大錢的日子。所以,持倉沒問題的話,股票下跌不用擔心,但千萬千萬不能錯過上漲,你就會達到理想的收益。

高估,低估,呃,是個哲學問題。2017年4月,初期帳戶留作15%的現金,留作下次使用,說不定可以低價買進看好的股票。事實上沒人可以預測股票市場的漲跌,近來,中國股票市場的單邊上楊,的確有高估之嫌,4月末的震盪已經說明了問題。但問題是,如果市場一直被高估,怎麼辦?這個問題幾乎在近20年,始終困擾著專業人士,這也是段永平花了62萬美元請巴菲特吃頓飯最想問的問題。歷史的經驗顯示,股市有時候高的可以更高低的可以更低。股票也是一樣,你看那恆瑞醫藥,海天醬油等等一直高高在上,地產,保險一直在地上摩擦,假如你看好恆瑞,海天的話,難道要等他們估值下來再買嗎?這幾年都沒看到下來的跡象。加入你看好地產的話,只是想讓估值提上去,那也不知道啥時候。股票高估的一直在高估,低估的股票可以更低估值,那如果看好,就不管那麼多了,按照原則現在就出發吧,投資要趁早,也許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

股市如果漲了,你家的問題解決了嗎?我們來股市是要真正解決財務健康問題的。對於許多人而言,炒股只是一項與打麻將,買彩票差不多的類娛樂活動。中國股市是散戶為主,其中90%的股民在股市上的錢不超過10萬元。經常聽到人們說:”沒關係,反正我是拿幾萬元玩玩“。在07年這輪牛市中,大部分參與炒股娛樂的結果是盈利,這是最好的一種結果。面對大眾喜形於色的狂熱,我們的問題是:”你買的股票漲了,你家的財務問題解決了嗎?可以退休養老了嗎?子女教育的經費夠了嗎?“毫不懂行的人在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業上取得了成功,這是人們重複以前此賺彼賠的往復循環而已。在經歷本輪牛市後,仍然獲利甚微,原地踏步。

真正的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作為一個普通人很少有機會創建一家成功的企業,但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參與的機會,具體股票就不說了例如騰訊,茅臺。我們並不需要也不可能抓住每一個機會,能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取得正常的回報就想當可觀了。如果投資每年增長15%,5年即可翻番,你如果拿出100萬,正確投資股市,10年後應該增值到400萬元。今天”玩玩“的股民們要知道,沒個人都有機會在十年後獲得更好地財務狀況,能否實現全在我們自己。

另外對於書中兩點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其一,作者幾乎在每個月都進行交易,而且界定了賣出股票的三個原因:目標公司質量惡化,價格高估,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每個月都在交易那隻能說明作者對於何謂好公司沒有做充分調研,雖然師從價值投資,但頻繁交易不是提倡的。既然投資就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的話,那麼我還是喜歡芒格,段永平的理念,以合理價格擁有偉大企業要比便宜價格擁有普通企業好,剩下的就是屁股功夫,坐等升值了。但你要知道,”坐功“是比頻繁交易更難。另外就是作者經常使用槓桿交易,雖然會控制,也告誡大家槓桿式高手玩的遊戲,但你也知道,經常溺死的人都是會游泳的。我的觀點是一點都不要用,你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始終會到的目的地,可能需要多花點時間而已,槓桿在其中只起到了加速作用,但如果下跌的話,那你就要承擔雙倍的風險,在股市中,80%的時間是在下跌,遇到極限瘋狂下跌,你就死在黎明前的黑夜裡,就如現在疫情疊加石油危機,多少人的槓桿被爆了。

任何數字乘以0的結果都是清零,我們可以慢慢變富,但不要清零

你只看結果,覺得多麼美好,成績那麼優秀。但探究過程,你會發現這光鮮的業績背後,經常看到帳戶大幅度波動,充滿了失誤與虧損、套牢與割肉,從來沒有精準的預測,也從來沒有幸運的逃頂,大部分時光是在危機,打擊,折磨,忍耐中度過,因為預測不了, 我們只能滿倉到達勝利的彼岸。再一次驗證了馮侖的著名論斷“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