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析:如何理解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新高

今天看到金燦榮老師的一條微頭條,勾起了我長久就有的一種好奇,也是我一直問美國心理學家卻得不到滿意答案的問題。用了一天的時間,寫作此文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梳理。

以下是我對“【美國民眾對華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最高點】4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發表的民調報告顯示,66%的美國民眾對華持負面看法,只有26%持正面看法,這是2005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記錄。”的心理學理解:

心理解析:如何理解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新高


從心理學上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類似於這個國家的精神之父,對民眾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美國民眾之所以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最高點,既有美國國家體制和歷史文化的原因,更和特朗普的自戀型人格及其領導風格有直接關係。作為當今世界最強大國家的總統,特朗普很多時候表現得像孩子一樣任性妄為和穩定的不穩定。作為一個商人,他也許很成功,甚至有可愛的一面。但作為一國之總統,對國家的長遠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可能還有待歷史評說。

不知道有沒有人統計過特朗普的用詞。我所看到的片段裡,他說話做事似乎很少考慮他人感受,甚至很少考慮盟友的利益;表達時他使用負面詞彙居多,經常陷入懟天懟地懟記者的指責抱怨模式。憤怒的咆哮口型,似乎是他的標誌。

動不動就揮舞大棒不是制裁這個,就是制裁那個;不是指責這個國家,就是指責那個組織。這樣的溝通方式,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而言,並不那麼明智,至少從中國的智慧看來,很多時候他解決問題時用的是下下策。

記得前幾年在清華大學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時,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演講中說,心理學家們根據對美國曆屆總統競選中的用詞進行研究,甚至可以做出預測,用積極詞彙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可能獲勝。特朗普現象的出現,真的讓很多美國心理學家們大跌眼鏡、心塞心累。2020年初,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由多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組成的小組警告美國國會,在與伊朗緊張關係加劇近一週後,國會必須緊急採取行動,要求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評估,以確定他是否繼續適合擔任總統。800名心理學家聯名簽署請願書,說特朗普“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危險的”,從特朗普的演講就可以看出他是這樣一個人:當他虛假誇大的自我形象受到質疑,或者當他對奉承的情感需求受挫時,他會猛烈抨擊,試圖恢復他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心理解析:如何理解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新高


有心理學家根據專業判斷,認為特朗普屬於自戀型性格。自戀型人格最突出的特點是極端的自我中心。生活中,這種人大多表現為自我重視,自我膨脹,自我評價過高,自認為才華出眾能力超群,傾向於極端的自我關注,對別人的評價過分敏感,等等。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以及從他人那裡獲得關注與羨慕的願望。聽到別人的讚美之辭,就沾沾自喜,聽到別人的批評,或者表現為暴跳如雷,或者表現為不屑一顧,不承認自己有錯。在和別人相處時,期望他人給予特殊的偏愛與照顧,很少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情感和需要,對別人的才智十分嫉妒。

由於缺乏同情心,自戀型人格的人常常人際關係很糟,容易產生孤獨抑鬱的心情,加上有不切實際的高目標,往往容易產生失敗感。

具體說來,自戀型人格的主要特徵表現為:

1.無法接受別人的拒絕和批評,直接反應是憤怒、敵意,甚至會採取報復行動。

2.認為別人的關注、讚美、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喜歡頤指氣使地要別人為其服務。

3.自我評價極高,自我中心意識太強,渴望得到別人持久的關注。

4.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分的幻想。

5.缺乏同情心,對人冷漠,很少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情感和需要。

6.責任感弱,做錯事總會尋找藉口為自己解脫。

7.熱衷與他人競爭,希望打敗他人來證明自己的優越。

8.對比自己強的人充滿嫉妒與敵意,有一種“我不好,也不讓你好”的心理。

9.只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5項,就可以診斷為自戀型人格。

國家領導人疑為自戀型人格,加之疫情的危機,競選連任的需要,特朗普天天在電視上對美國民眾洗腦,對美國國民帶來的影響是:

心理解析:如何理解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新高


1.內群體偏好。陷入“我好你不好”國際關係模式。

2. 受害者思維。美國抗疫不力,大總統各種甩鍋,不反思自己,而總是指責抱怨別人和他國。民眾面臨疫情危機和生命威脅,更易受負面暗示。

3.人云亦云,盲目從眾。

從眾效應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在真實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在認知上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進而在行為上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從眾效應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包括行為上的從眾。從眾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從眾效應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其作用取決於在什麼問題及場合上產生從眾行為。

4.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美國民眾的群體無意識。

我們還可以從群體動力的角度去理解這樣的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勒溫借用物理學中磁場的概念,認為人的心理、行為決定於內部需要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要測定人的心理與行為就必須瞭解完成這一行為的內在的心理力場和外在的心理力場的情境因素。當人的需求未能滿足時,就會產生內部力場的張力,環境起著導火線的作用。據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場的理論公式:b=f(p.e),其中b代表行為,p代表個人,e代表環境,f代表函數。 勒溫的“場”理論最初只用於研究個體行為。1933年他遷居美國後,又應用於研究群體行為,提出“群體動力”的概念。 所謂“群體動力”就是指群體活動的方向,而研究群體動力就是要研究影響群體活動動向的各種因素,因為群體活動的動向同樣決定於內部力場和情境力場的相互作用。群體效應,更側重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特別是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的相互影響。

特朗普不只要處理疫情給美國帶來的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壓力,更要時時考慮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目前的一切對其大選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疫情引起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總統的有意為之、黨派之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等等各種因素疊加,都會影響美國民眾的群體無意識。

疫情最早在我們國家爆發,我們抗疫做得這麼好,制度又和他們不一樣,所以讓美國一些人感到難以置信,甚至是匪夷所思,民族自尊受損,遷怒於我們,這些都可能會讓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情緒增多。

鑑於以上原因,也就不難理解現在美國民眾為什麼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歷史最高點。

對於中國人民而言,要像我們的領導人一樣有胸襟,有氣度,心理穩定,能夠承受不一樣的聲音,可以據理力爭,但不被勾引陷入自我的內耗,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提升民族自信,就沒有什麼能夠打倒我們。所有的困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我們會越戰越強,不斷超越困難,成就更加強大的自我,中華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頭條心理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

#心理諮詢師說#

#幸福公益心理援助#

#特朗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