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疲憊難以言說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用諂媚和討好於誰,你玩你的,我活我的,兩相安,豈不為好?然而,享受這種看似平淡的生活,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恐怕也是個奢望。因為中國的社會太在乎關係了,或說關係就是一切,關係就是生產力。比如,有關係,你的孩子可上一個好學校;有關係,你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有關係,你在官場可以佔盡優勢;有關係,連地產開發商也可以沾光,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從政府拿到地,可以變更規則提高容積率,可以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沒關係呢?對不起,你就得到處“找關係”“跑關係”,“找”和“跑”就是“打通關節”,就是“使錢”。倘若你自恃情操高尚,硬著頭皮不去求人,那不客氣,很大的可能,你的孩子就上不上好學校,你也難以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甚至你的公司蓋個章,別人一次就能搞定,你得跑上十天半個月。

這種疲憊難以言說

最使人不能容忍的是,法律法規規定的事,也得“求人”。掌握所謂公權力的“公僕”們一句話就能讓你跑斷腿。如媒體曝光的武邑小夥小周到家鄉公安部門辦因私出國護照,人家辦這樣的證明只需本人身份證明和戶口本及複印件,然後照了照片填了表就行,他卻多出了包括“有無犯罪記錄”證明在內的4份證明,往返於北京和武邑6趟。花費和勞累不說,關鍵是受此等刁難和愚弄又到哪裡說理去(倘若媒體不介入的話)?社會中像小周這樣的遭遇又豈止他一人?!

人生活在社會中,受“他人”左右的事過多,那麼,這個人就一定會生活在揮之不去的那個“他人”的陰影裡。無奈,琢磨“他人”的好惡就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怕說錯什麼,做錯什麼,是進一步畏首畏尾,退一步縮手縮腳。在這樣的境況裡,在不得不自我矮化的奴才人格里,最使人苦不堪言的不是如何去說、去做,而是說時言不由衷,而是做時拿捏著分寸,其冷暖甘苦,非親歷者體會不到。

當然也不乏孤傲之人,他們不迎合,不苟且,但這種人常常被碰得頭破血流。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其“高潔之操,始終不渝,勁直之風,古今罕比”,但結果怎樣?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李白“千載獨步,惟公一人”(《李陽冰評李白》),又怎樣?他晚年詩作中的“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平生不下淚,於此淚無窮”等就是佐證。傳統文化下的國家管理規則及社會習俗,歷來是不提倡個性的,“所有個性都是苦難的產物”。這也是國人歷來的一種無奈。

亞里士多德說:“法律是最優良的統治者。”要使人不一味地“求人”,進而不依附於人,最好的辦法是建立起法律的統治。“法治”不同於“人治”,法治能給人一個較公平和穩定的預期。而“人治”則因為人為操作的空間過大容易注重關係和私有所親。但法治的最終實現全在於法律能否成為事實上的統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