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工藝紙雕宮燈丨藁城宮燈,始於東漢、盛於隋唐,是中國彩燈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藝品之一。宮燈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紙雕宮燈的特點首先是蔚縣剪紙藝術與宮燈造型藝術的結合,外觀精美、玲瓏剔透,其次是借鑑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卯撬原理,方便拆卸和安裝,它集中國民間工藝、吉祥文化於一身,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工藝品。


工藝紙雕宮燈是藁城宮燈的代表作,是傳統宮燈與蔚縣剪紙的結合體。紙雕宮燈的圖案內容,受傳統剪紙的影響,包羅萬象。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匚 兒時的一盞燈

說起宮燈,古詩有云“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意思就是說在帝王之都,到處月光如水,花燈如山,裝飾華麗的香豔的馬車堵塞了寬敞大道。如此可見盛唐時期觀燈規模的宏大,也反映出“燈籠”在古代的興盛。藁城宮燈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有“天上北斗星,人間藁城燈”的俗語廣為流傳。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史有全至今還記得在很小的時候,他用高粱杆和紅紙做了一個六角宮燈,遠遠一看就特別喜慶,得到了鄉親們的誇讚,“那時候起就特別喜歡做燈籠”。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匚 當事業遇上愛好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也沒有正兒八經拜過師,全憑自學。”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史有全的身上算是見識到了。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在七幾年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小毛驢磨豆腐,底下點上蠟燭,利用熱氣流推著小毛驢開始拉磨。史有全有幾分得意,“你看做了個小毛驢,下面點個蠟燭還能動,當時在我們老家特別轟動。”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在藁城的宮燈博物館,史有全領著我們介紹起他研發的紙雕宮燈,一系列宮燈作品讓人大開眼界。從兒時的興趣愛好到如今為之奮鬥了一生的事業,箇中的情感,從他的臉上的自豪就能看出來。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是愛好,根本不需要堅持,只有享受;是愛好,追求的不僅僅是結果,更是過程。讓愛好成為一生奮鬥的事業,更是一場美好的修行。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匚 擇一事、終一生

史有全平日裡一直在做燈籠,做各種各樣的燈籠。他也研究其它不同的燈籠,包括國內國外的,他前後探究了許多國家的燈籠。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在他看來,“世界上的燈籠文化也值得咱研究”。他把自己的紙雕宮燈當成是一個文化的載體,“可以把中國文化,甚至是外國文化都放上去。”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談到近些年的改變和收穫,史有全也很欣慰,“這幾年不斷的創新,給宮燈增加了好多活力。所以說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但是這個東西並不代表你的以後它只代表你的當時,所以說只有不停的做下去。”

兒時的那盞燈,投射出照亮心中的光芒

對於自己的宮燈製作生涯,他用了一句話來註解,“我認為還是非常不辜負我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