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班级微信、QQ群建立的初衷,本是便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互动交流,还可以监督孩子学习。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网课更是需要在班级群中发布信息,

但!这不仅便利了师生也让骗子有机可趁。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在开通网上授课渠道,发布上课咨询的班级群便被不少犯罪分子给“瞄”上了。或是盗取或是克隆老师的QQ、微信账号,以各种方式进入家长群,利用家长的信任,假借“老师”的名义,以收取学习材料费、学杂费等名义,实施诈骗,并且成功。

4月9日下午14时,福建警方来到利通区公安分局上桥派出所,希望派出所协助抓获一名涉疫诈骗案在逃人员李某。上桥派出所在了解具体案情后,迅速组织警力配合福建警方对此案开展研判分析,锁定其活动轨迹,制定抓捕方案,仅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于当日16时许,在利通区某药店门口将李某当场抓获。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经审讯,李某对自己在2020年3月伙同他人,利用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冒充班主任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向学生家长骗取学习资料费用3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移交福建警方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此次行动,利通公安民警展现出的快速出击、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受到兄弟单位一致好评。


套路小课堂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一、如何混进班级群?

1、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如果这些班级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验证不严格,不法分子就可“轻松”加入。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4、不法分子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以没有进班级群为由,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进群。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二、怎样冒充班主任?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只需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私聊效果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群聊效果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三、怎样防止被真的班主任发现?

不法分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谁是班主任以及班主任的活动规律,行骗时往往会挑选

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四、收费方式

1、群收款

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2、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五、如何防范?

  •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
  • 不要轻易拉人入群!
  • 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班级群诈骗实际上是利用了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心理,再次提醒各位家长:当“班主任”提出收费要求时,记得多方核实信息,避免盲目转账!


【警惕】班级群里混进“不速之客”,冒充班主任收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