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中描寫了一位傳奇人物——張三丰。他原名張君寶,出身少林,無意之中跟隨師傅覺遠修煉了九陽神功,又在武當山的一個山洞中苦思七天七夜,領悟了武學中剛柔相濟的至理,開創了武林中的著名門派武當派,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後來他北遊寶鳴(應該是寶雞,可能是金庸筆誤),看到三峰挺秀,有所感悟,自號三豐。他還在百歲高齡的時候創造出了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太極拳。歷史上是否真有張三丰呢?今天留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張三丰的故事。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張三丰在明史中被列入《方伎傳》,此外一些筆記、地方誌及碑記中也多有關於張三丰的記載,清代還出版過多部《張三丰全集》。這些記載有些並不一致,但大體上描繪了出了一個神秘的張三丰形象。

張三丰的名字:
《明史》記載張三丰名叫張全一(不是張全蛋),也叫張君寶,張三丰是他的號,因為平時不修邊幅,又號張邋遢。其他記載中張三丰的名字還有通、金、猷、君實、居寶、鉉一、玄一、玄素、玄化、玄玄、思廉、山峰、三峰、三仹,他的號還有昆陽、玄玄子、三豐遯(通遁)老、容忍三豐子、保和容忍三豐子,此外還有邋遢、邋遢張仙人、邋遢張、邋遢仙等稱呼。要比哪位古人名號最多,估計張三丰能排進前五名。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張三丰的籍貫:
《明史》記載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今屬遼寧省阜新市),其他記載中張三丰的籍貫還有陝西寶雞、福建閩縣、浙江天目山、山西平陽、貴州黃平、江蘇金陵,此外還有冀州人、義州人、易州人等說法,可以說五花八門,遍佈祖國各地。


張三丰的相貌
《明史》記載張三丰“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不飾邊幅”,“寒暑惟一衲一蓑”。看來張三丰長的又高又大,大耳朵圓眼睛,鬍子支稜著,有點像張飛。平時不注重穿著打扮,邋里邋遢的,不管冬天夏天,都只穿著一件衲衣(和尚穿的衣服)和一件蓑衣。其他關於張三丰相貌的記載大體上和這個差不多。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張三丰的生活時代:
《明史》記載,傳說張三丰是金代人,和元代初期的劉秉忠(元大都的總設計師)是同學,明代洪武朝末期還曾出現過。這樣算下來,張三丰至少也得活了160歲。此外還有說張三丰生於元代、生於南宋、生於北宋、甚至生於唐代的,除了說明朝人見過張三丰外,還有清代初期的道士號稱見過張三丰。這樣算下來,張三丰得活了好幾百年了。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張三丰的道派
張三丰是修道之人,據清代《張三丰先生全集》記載,老子將道術傳給尹喜,尹喜傳給麻衣子,麻衣子傳給陳摶,陳摶傳給火龍先生,火龍先生傳給了張三丰。這當然是傳說,現在有人分析,張三丰所傳道法,屬於全真道,應該是全真教的支屬。這樣算起來,張三丰還是王重陽的傳人呢。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張三丰的事蹟:
有說張三丰是張天師的後人,也有說他是張良的後人。《明史》記載,張三丰可以一次吃掉很多飯,也可以幾天甚至幾個月不吃飯。他看書看一次就能全部記住,平時喜歡和人開玩笑,經常到處雲遊,能夠一天走一千里。傳說他本來在鹿邑太清宮學道,有一次來到武當山,對別人說,這裡以後會非常興盛。當時武當山上的建築都在元末的戰爭中損毀,張三丰帶著弟子們披荊斬棘,在廢墟上蓋起草廬居住,住了一段時間以後,張三丰又離開了武當山。
明太祖朱元璋聽說了張三丰的名頭,於洪武二十四年派人去找他,沒有找到。後來張三丰來到了寶雞的金臺觀,在那裡住了下來。有一天張三丰對別人說自己要死了,然後就真死了。大家把他裝到棺材裡,準備埋葬他的時候,聽到棺材裡有聲音。打開棺材一看,張三丰又復活了。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在其他的記載中,張三丰的事蹟還有很多。比如傳說張三丰復活以後,去見蜀獻王朱椿,在招待宴會上,張三丰取出一個大棗,種在了宴會用的金盃裡。他又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也一起種了進去。不一會兒,金盃中長出一株蓮花,開的花朵比盆子還大,更神奇的是花上有千片葉子,每片葉子都有千種顏色,放著光芒,整個屋子裡充滿了清香。等到宴會結束,花也消失了,張三丰從杯子裡取出牙齒,又安回了嘴裡。


《萬曆野獲篇》的記載又有所不同,書中說張三丰原來在福建做獄吏,因為犯了罪,被髮配去四川平越衛(今屬貴州境內)。在發配的路上,張三丰假裝掉進水裡,從水裡出來後,竟然拿到了發配的批文,押解他的人直接拿著批文回去覆命了,張三丰自己去了平越衛。到了平越衛,當地的負責官員是千戶張信,張信聽說了張三丰的事蹟後,對他很是敬重。有一天,張三丰對張信說,為了報答你,我替你父親選了個很好的葬地,你帶著你父親的屍骨進去,看到什麼就放進它嘴裡,將來一定能夠大富大貴。張信按照張三丰的吩咐,鑽進了一處巖穴,裡面有一個大石牛,張信看了感到很害怕,就把父親的屍骨掛在牛角上出來了。出來以後,他對張三丰一說,張三丰嘆息道,這樣最多隻能是封侯了。


張三丰還讓張信拿一把金錐,把洞口的石頭敲斷,並且再三囑咐最多敲兩三下,結果張信敲了七下才敲斷,同時看到一隻金魚凌空飛去。張信回去跟張三丰一說,張三丰又嘆氣了,對張信說,你們家八口人本來都得死,你敲幾下就死幾個人,今後只有你自己能享受富貴了。
十年以後,張信家另外七口人果然都去世了,只留下了他自己,他跟隨朱棣參與靖難之變,因功被封為隆平侯。永樂十二年,張信奉命去武當山祭祀,還遇到了張三丰。張三丰請他喝茶,還送給他一枚棗。張信從武當山出來後,那枚棗不知怎麼變成了一尺多長。

張信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曾被朱棣派往武當山修道觀,如果他真的遇到了張三丰,怎麼敢不向朱棣報告呢?有人分析朱棣之所以派人到處尋找張三丰,除了想長生不老外,還有一個目的是順便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棣通過靖難之變奪取皇位以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自稱是真武大帝下凡,而武當山正是真武大帝的道場,這也是朱棣派人在武當山大修道觀的原因。

我們回過頭再看張三丰的事蹟,並不是個武林宗師(有記載說張三丰是宋朝人,北宋滅亡的時候被金兵擄掠到了胡地,成了沙陀人。一個武林高手會這麼窩囊?),而是一個修道之人,甚至像是個神仙,他的種種神蹟讓人都懷疑其是否真實存在。現在有人分析,張三丰這個形象很可能是很多人的事蹟傳說拼湊在一起形成的。


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