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街采:听婺城百姓说说美好期盼,谈谈幸福愿景

民生无小事。每年“两会”期间,民生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婺城上下众志成城,以系列民生“组合拳”全力推动“双城”战略落地成景,为婺城百姓谋求更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你幸福吗?”“你还有哪些期盼?”这些,只有老百姓自己说了才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她)们的心声吧!

“两会”街采:听婺城百姓说说美好期盼,谈谈幸福愿景

优学教育普惠学子

城北街道凤凰山小区的郑丽君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孩子们只能在家上网课,这让她费了不少心思。然而,许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尚未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郑丽君希望等正式开学后,老师在上新课的同时,也能温故知新,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包文轩是西苑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她认为,教育即生活,居家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好机会。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教学,开展了有趣的“创意面点课”,引导学生进行劳逸结合的居家劳动实践,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她希望正式开学以后,也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引导教育孩子。

刘开明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余年。这段时间,他发现,针对自觉且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上网课这种居家学习模式对他们影响不大。但部分学生因缺少监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刘开明建议,开学后,希望老师们从头教基础知识,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此外,针对周末以及暑假到底需不需要补课?怎么补课?希望权威部门集思广益、科学安排。

“两会”街采:听婺城百姓说说美好期盼,谈谈幸福愿景

环境优化惠及百姓

今年72岁的刘明仙是个土生土长的琅琊人,她家距离白沙溪不过几分钟路程,她亲眼见证了白沙溪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关停流域内的养殖场、锯板厂和采沙场,严格监管沿岸居民生活垃圾倾倒及污水排放,落实生态清淤和节水渔业,种植两岸花木……白沙溪犹如一条澄澈的绿带重新萦绕乡村,使村民们幸福感大大提升。她希望,政府能在白沙溪深入挖掘历史渊源,多多举办生态活动,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李根松今年64岁,是莘畈乡祝村人,负责村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工作。他说,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礼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文化设施齐全,还常常组织文娱活动。“不仅文化礼堂变好了,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姑蔑溪、仙舟湖吸引了不少游客,也为我们山村增加了不少人气。”说起如今的家乡,李根松十分自豪。

针对村庄建设,李根松提出,由于村里的大部分广播设备已经老化,希望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配备有线广播,方便宣传活动顺利进行;在祝村公路两边可以安装上路灯,便于山区夜间照明。

郭航新是金华巨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静听风语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他说,自婺城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越来越好。“就我负责管理的小区来说,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已深入人心,大家都能自觉地在家里按要求把垃圾分好类,再到指定点进行投放,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业主们住着也舒心。”

“两会”街采:听婺城百姓说说美好期盼,谈谈幸福愿景

医疗保障贴近民心

婺城老人郭金良今年66岁,家住罗埠镇,平时在小区当门卫。其妻患有高血压,每月都需要支出300-500元购药。虽然有医保卡,但对于年事渐高的他们来说,这笔固定开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希望,政府可以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多的优惠报销政策,减少老年人因病导致的经济压力。

邵建洪是一名顺丰快递员,老家在白龙桥移民新村,但平时很少回去。因为疫情,他过年在老家多呆了一段时间。他提到,疫情期间,许多病患,特别是慢性病患的用药成了一个问题。他希望,医疗资源可以做对应的倾斜,在经济薄弱的农村也可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团队,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婺城区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严健洋从事医务工作已有20余年。日常工作中,他常会遇到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术后康复患者,不便回家调养,住院费用也难以承担,进退两难。“但现在有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后,方便多了,解决了很多患者的需求。”严健洋说道。为此,他希望可以打造“婺家优医”服务品牌,让家庭医生在婺城可以家喻户晓,把“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融入卫生健康服务全过程,将专业技术与用心服务无缝连接,帮助更多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