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都在做保險,互聯網保險究竟有沒有搞頭?

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都在做保險,互聯網保險究竟有沒有搞頭?

韻達股份、申通快遞10月13日晚間同時公告稱,將聯合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圓通速遞的控股股東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邦物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億元。

就在10月12日,保監會官網發佈消息稱,騰訊聯合臺資企業富邦財險成立的微民保險代理公司正式獲得保監會批准。該公司由騰訊持股57.8%,為第一大股東;富邦財險持股31.1%,為第二大股東。

支付寶銷售保險,微信銷售保險,百度聯合安聯保險和高瓴資本發起成立合資互聯網保險公司——百安保險,京東在今年的開年大會上也提到要做保險。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網易郵箱給我推送了一條廣告郵件:“您的賬戶存入100萬保障”。

一時間,互聯網巨頭紛紛踏入保險,這個曾經讓國人嗤之以鼻的行業,互聯網保險到底有多大的市場?互聯網巨頭能否改變國內保險市場的格局?

一、浮出水面的巨鱷

7月20日,《財富》發佈了2017年500強排行榜,中國企業上榜企業115家。其中,惹人注意的是,中國的保險企業8家榜上有名,約佔500強中國企業的7%。

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都在做保險,互聯網保險究竟有沒有搞頭?

二、保險行業有多大?

保險業與銀行、證券、信託並列為金融體系的四大支柱,而由於“賣保險”在普通民眾看來一直是一個不高端的職位,使得保險行業一直並不受重視。

寶萬之爭,把保險行業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前海人壽不斷的增持萬科股份至近25%,讓王石不得不到處找錢救萬科。在這之後,恆大、寶能、安邦等險企頻頻舉牌A股上市公司,使得保險行業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即使是進入人們視野的這幾家保險公司,在行業內也並不排名前幾的。另外,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只可以使用資產的30%進行投資(之前是20%),由此,保險企業資金雄厚可見一斑。

據保監會統計公佈,2016年險企原保費收入309591008.90萬元(3萬多億元),其中財產險87244981.36萬元,人身險(包括壽險、健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222346027.54萬元,原保險費用支出105128899.84萬元(1萬億元多),投資近11萬億,總資產超15萬億。

如果大家對這幾個數字沒有概念的話,可以自行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拿出4萬億救市,而這4萬億,而2007年,中國GDP總值是27.02萬億。

三、眾安上市

2017年9月,眾安上市,市值超1000億,更是讓互聯網保險出盡了風頭。

眾安保險2016年的淨利潤為937.2萬元,成立第一年的保費不足8億,與動輒數千億保費的傳統險企先比,眾安保險數千億的市值,引來很多業內人士的懷疑。

四、互聯網保險的模式

從眾安的業務可以看出,目前互聯網保險主打的是場景險。眾安通過和互聯網公司合作,開發出眾多的諸如快遞退費險、航班延誤險、碎屏險、旅遊意外險、銀行卡盜刷險等小額保費的險種。小額支付的便利,互聯網內容的場景化,使得這些險種在互聯網上機具生命力。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年投保人數過億,但是由於保費低,總保費收入並不會很高,目前對保險業的格局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於傳統的險企來講,互聯網保險的市場份額還只是個不足為懼的學徒。真正讓傳統險企擔心的,是互聯網本身。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越來越普遍,近幾年,互聯網對零售,甚至是金融行業的衝擊,讓傳統企業逐漸認識到互聯網的威力,提早的佈局互聯網,有助於在新的變動下未雨綢繆。

但是客觀來講,傳統保險業有哪些互聯網不具備的條件和能力呢?

五、互聯網保險的不足

相對於支付行業,銀行業如果是關乎錢的問題,那麼保險行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關注命的。保險互聯網化的進程,可能沒有銀行業那麼相對的順利。

1、 復購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壽險在保險業態中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壽險是長期險,對保險公司來講,每出一單,未來20-30年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壽險不僅意味著資金和收入穩定,每一個長期險的訂單,對於傳統保險企業來講,都是對一個投保人甚至是這個家庭的入口。業務員可以從一個保單切入,將其他保險業務延伸進入。

互聯網場景的及時和觸達能力是傳統保險業不能比的,但是同時,傳統代理人、經紀人模式下,對每一個投保人及家庭的黏度,是互聯網所不具備的。

2、 單價低

互聯網保險的客單低,這是優勢,也是劣勢。

低客單的產品,保險代理人可獲得的佣金低,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互聯網保險的出現,低成本的推廣和購買,讓很多低價的保單得以引爆市場。

由於現在移動支付的便利,消費的升級,普通的互聯網保單,如果在100元以下,對於一線城市的白領來講,支付門檻非常的低。筆者在向一位互聯網行業朋友推薦了19.9元的猝死險後,對方几乎是秒下單。

但是客單低,保費收入也低,相比於線下動輒千元萬元的產品,僅數元的小額場景險無意拖慢了互聯網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速度。

3、保險的複雜性,線上能力有限

保險條款非常的複雜,對於普通用戶,很難完全瞭解產品的保障範圍和除外責任。在互聯網的傳播中,通過簡化描述,易於對保障責任的瞭解,但是隻是表面的“知道”,今後的理賠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大的糾紛。這是一方面。

即使目前互聯網可以買到很多的健康險、長期險,但是和線下的產品相比,互聯網上還只是一部分。體檢、告知等複雜的非量化的約定,需要大量的人力來介入。這也是阿里發佈定損寶等產品,主打AI概念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簡便往往帶來不可靠,必要的流程和手續一直以來是保障行業穩定發展的根基。如果為了便利犧牲風控,將來帶來的糾紛,將會使消費者對保險行業的信心再一次拉倒低谷。無意是對行業長期發展的損害。

互聯網巨頭的入場,將會極大的幫助保險行業對市場的教育,推動中國保險市場的滲透和發展。但是,就像互聯網的其他領域,資本或者是行業的大熱,也必然會帶來混亂。由於保險產品的特殊性,希望互聯網保險能夠更加理性的發展,畢竟,保險不是小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