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果粉可能要再等一段更長的時間,才可以買到期待已久的5G iPhone了。

週一,外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Dan Ives撰文指5G iPhone按原計劃在秋季發佈會發佈的可能性只有10%至15%,原因是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而蘋果正常的產品設計亦受到影響。故較大可能,5G iPhone會推遲至年底12月發佈。

與此同時,國內的手機大廠卻在馬不停蹄地發佈5G旗艦機型。如昨晚華為就在春季新品線上發佈會上發佈了旗艦5G機型P40系列。加上年初的小米10、華為Mate Xs……國內手機品牌似乎都在與時間賽跑,搶佔5G市場份額,任爾疫情有多嚴重。

蘋果與國產手機品牌的一進一退之間,其實就是手機產業鏈的國產替代滲透機會了。

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射頻芯片。該領域市場長期被美國及日本企業佔有,如今這些企業都有停產風險,在下半年各品牌5G手機集中上市的時候,可能已歇菜的美國/日本企業的原有的市場份額可能就被國內廠商乘虛而上。

畢竟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嘛。

1

美日公司壟斷市場,疫情加快國產替代

射頻前端(RFFE)指手機射頻收發器和天線之間的功能區域,是手機核心器件,影響手機信號的收發。射頻前端一般可分為發射端(TX)和接收端(RX)兩部分,組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器(PA)、低頻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Filters)、開關(Switches)、雙工器(Duplexes)和調諧器(Antennatuner)。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圖源:平安證券研報)

總體而言,射頻前端隨著基帶芯片發展出現集成化趨勢。具體來說,就是從分立器件到FEMiD,再到PAMiD的演變。FEMiD指把濾波器組、開關組和雙工器通過SIP封裝在一枚芯片中,最早出現在3G時期;PAMiD即把PA和FEM打包封裝,進一步提高了射頻前端的集成度。

PAMiD不僅集成度高,還可節省手機PCB空間,但同時支持多頻段/CA/MIMO等技術的PAMiD成本較高昂,主要適用於蘋果一類的高端機型。而其他手機廠商則根據不同機型要求使用不同的射頻方案。

目前射頻前端市場主要被Skyworks、Broadcom、Qorvo、Murata等四大IDM廠商瓜分,市場份額分別為40%、24%、10%及19%,其他廠商只佔7%的市場份額。IDM全稱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為集合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的生產模式。

因為以上IDM廠商均具有各種射頻元件的製造及整合能力,可提供整體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故頗受OEM廠商青睞。

以上四大射頻IDM廠商,Skyworks、Broadcom(博通)、Qorvo為美國公司,Murata來自日本,故總體上可以說射頻細分市場份額主要被美國、日本企業所佔有。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圖源:平安證券研報)

但國內廠商在該領域亦不能說毫無存在感。如國內基帶芯片商紫光展銳早在2014年就收購銳迪科,進入射頻前端產業;2017年,MTK(聯發科技,臺灣企業)收購射頻PA供應商絡達。國內芯片廠商佈局射頻前端業務的主要原因是與其他芯片產品捆綁銷售,通過提供AP、基帶、電源管理、射頻前端完整手機芯片解決方案提高自身在行業中的議價權。

大體而言,算上國內廠商,射頻前端市場參與者主要分成四類。一是上文提到的IDM模式(什麼環節都可以做)四大廠商Skyworks、 Qorvo、Murata及博通;二是以Fabless(指只負責設計與銷售環節,而將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外包)模式經營的高通、海思、MTK、紫光展銳;三是隻能提供部分的射頻部件,而未有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四則是化合物半導體領域晶圓代工廠。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圖源:平安證券研報)

國內射頻廠商方面,海思及紫光展銳已在部分手機產品中實現國產替代。尤其是華為海思, 其多款射頻前端芯片產品已用在華為Mate 20 5G機型中,包括Hi6D03(MB/HBPAM)、Hi6365(RFTransceiver)、Hi6H11(LNA/RFswitch)、Hi6H12(LNA/RFswitch)和Hi6526(PMIC)。但總體而言,海思在射頻前端芯片集成度仍比不上行業頭部的美國/日本供應商。

而其他國內Fabless廠商,如卓勝微、漢天下、唯捷創芯亦獲納入知名手機品牌供應鏈。如卓勝微就已進入三星、華為、小米的產品供應鏈,為其提射頻開關及LNA等產品。

由於射頻前端領域市場長期以來被外國廠商佔據較大份額,芯片國產化的趨勢近年開始呼聲漸高。華為等品牌近期在手機產品中都有意識擺脫對外國芯片產品的依賴,轉用海思產品。這次疫情可能會影響美、日廠商的正常生產,亦為射頻前端芯片國產化加快提供契機。

下游手機廠商在考慮到供應鏈安全情況下,或將逐漸將供應鏈轉向國內,從而加速對國產供應商的驗證,國產廠商生產的射頻前端部件在國內手機廠商的佔比將可能加快提升。

2

產業鏈股估值較高,國產替代化效應初顯

上文提到的射頻前端產業鏈公司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共有六家,分別為三安光電、卓勝微、信維通信、長盈精密、順絡電子及麥捷科技。從三月份開始,個股股價均出現了一定程度回調(見下表左往右數第二個區間漲跌幅),跌幅最小的三安光電及卓勝微亦接近10%。

但同樣值得留意的是,在股價出現大幅回調之後,射頻產業鏈個股當前的滾動市盈率仍然較高,卓勝微及長盈精密的最新PE仍高達151.56X及377.73X,其餘如三安光電及麥捷科技的市盈率亦在60X以上。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圖源:同花順iFinD)

再來看看公司最新業績是否足以支撐個股的高市盈率。截至目前為止,卓勝微及長盈精密均已披露第一季業績預告。

其中,卓勝微第一季預計實現淨利潤1.49-1.53億元,同比增長256.48%-266.48%,高於市場預期。同期,公司產生非經常性損益362.56萬元,對最終利潤影響不大。公司表示第一季利潤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同時公司前期佈局並大量投入資源的產品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及與客戶的深度合作。

而長盈精密則預計第一季錄得盈利7352.7萬元-8650.24萬元,同比增長70%-100%,但同期錄得非經常性損益2376萬元。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原因為國際大客戶及新產品的銷售提升。

卓勝微股價自去年上市後股價便一路狂奔,至今年2月26日見頂後出現回調,本月開始又有再度回升的跡象。

去年上市之時,卓勝微就因為僅有130名員工,卻融資高達8.82億元(公司截至2018年末的淨資產僅為4.72億)而受到質疑。但外界懷疑並未阻止股價在之後一路高歌猛進。

美日芯片大廠或因疫情停產,射頻國產替代迎最大契機

(圖源:同花順)

以卓勝微作為一個典型例子的話,射頻前端產業鏈個股當前估值普遍較高,但隨著射頻前端芯片國產替代進程加快,公司開始兌現此前的利好預期。考慮到射頻領域的國產替代化還有很大空間,有關公司的增長空間仍較大。

至於說值不值目前這個對應市價,就需讀者自行判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