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文/山峰

  印度耕地面積有1.85億公頃比中國的1.35億公頃多,印度人口13.5億比中國的13.95億人多,算下來印度的糧食負擔要比我國輕許多,但為何印度人會吃不飽飯呢?

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印度糧食產量不足餵飽全國人

  印度是農業大國以糧食為主,但印度的農業非常落後,印度地處亞熱帶全年溫度高,沒有霜凍期,作物可以一年三熟,這又使他們的糧食總產量大為提高,按道理是不會出現糧食產量不足的現象的。但是因為單位畝產很低,所以印度的糧食總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印度糧食產量歷史最高值是3.1361億噸,而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是6.1624億噸。

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印度農業條件優厚

  印度在糧食產量比中國低得多而人口和中國差不多的情況下,還能出口糧食,主要是因為印度製造業落後,60%的人口還是農民,土地又高度集中,地主需要拋售糧食換取現金,農民也不得不出售一部分糧食換取其他生活物資,而有限的工業人口購買能力也有限,無法消化本國生產的糧食,所以只能出口。糧食產量高,自己卻消化不了,當然就會有很大的出口量了。

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印度農業

  印度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缺少農田水利設施,印度的農業極易受到季風的影響,季風大了容易造成洪災,小了或沒有就容易造成旱災。嚴重影響耕地的耕種效率。印度工業化程度低,導致化肥工業相對薄弱,由於資源和產能限制,化肥產品很大一部分仍依賴於進口,造成農業生產成本上升,產量當然上不去了。即使印度政府手裡有了餘糧,也是會出口賺外匯,國內民眾也只是溫飽,無法轉化成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

  農業發展是需要水利,化肥,種子,、農機、基建等一系列的國家工程支撐,印度雖然號稱統一,但仍是一個鬆散的邦聯政府,國家無法高度介入農業生產,印度農村還是傳統的鄉賢治理,印度政府通過外部資本與鄉賢是合作,如此落後的生產關係如何能解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印度仍以小農經濟為主,基層社會仍有大量的地主階級,難以從根本上對農村進行組織動員,不利於印度用更為先進的生產設備進行農業生產,還有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宗教問題導致的保守、無知、文盲、迷信等阻礙了印度農業採用現代技術。農業基礎設施不齊全等阻礙了農業的發展。飢餓的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只能說明印度社會發展水平仍處於很低階段,國家糧食安全水平無法得到有效保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印度糧食產量受到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