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江浙地區,或者說全國,就園林建築的集大成者非蘇州不可,而蘇州的園林建築的精華部分大多集中在拙政園。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知道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蹟和典故。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

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1)以水見長

據《王氏拙政園記》和《歸園田居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於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2)庭院錯落

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遊廊畫舫等園林建築明顯地增加。中部的建築密度達到了16.3%。其次是建築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幻曲折。如小滄浪,從文徵明拙政園圖中可以看出,僅為水邊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會館時期,這裡已是一組水院。由小飛虹、得真亭、志清意遠、小滄浪、聽松風處等軒亭廊橋依水圍合而成,獨具特色。水庭之東還有一組庭園,即枇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組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築為玲瓏館。

在園林山水和住宅之間,穿插了這兩組庭院,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園林之間的過渡。同時,對山水景觀而言,由於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


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這種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空間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間的欲放先收、欲揚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侷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

(3)花木為勝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截至2014年,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拙政園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去蘇州玩園林,非去拙政園不可呢?


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通過這些粗略的介紹,我們可以想見,拙政園在園林界的地位之高了。這麼讚譽它都不為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