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黨史」共產主義思想在孟津的傳播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中國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先鋒隊,中國人民革命鬥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像光芒四射的燈塔,指明瞭中國人民的鬥爭道路。

「孟津黨史」共產主義思想在孟津的傳播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掀起了以城市工人運動為中心的革命風暴,同時黨的勢力逐漸向農村發展。受此影響,孟津在大革命後期,即開始出現黨領導的活動。孟津當時沒有黨的組織,但有著光榮傳統、富於鬥爭精神的孟津人民中的一些先進分子,其中主要有趙俊德、鄭寶鍾等人,在孟津大地上積極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

趙俊德,孟津縣會盟鎮潘溝人,出身貧寒。1922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生物系。1925年,在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武高教授)的影響下,由錢介磐(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當時國共合作,擔任國民黨湖北省執委會執委兼宣傳部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學校學生領袖之一。1926年春,趙俊德在河南信陽的一所中學任實習教員結束後,偕同學張展儒(女,黨員,湖北黃陂人)、王中珍(女,黨員,籍貫不詳)回到孟津老家考察農村現狀,開展黨的活動。他們利用探親訪友、研討時政、贈送進步書籍等方式,向青年宣傳馬列主義。他們幫助趙俊德的愛人雷淑芳學習新文化讀物,鼓勵她衝破封建禮教,走向社會,參與革命鬥爭。趙俊德還經常到國民黨縣政府所在地(今會盟鎮老城村)瞭解情況,向同窗摯友介紹南方農村革命和工人、學生運動的情況,結合實際講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知識,啟發青年投入革命鬥爭。他多次走訪母校—孟津縣第一高等小學,瞭解學界思想動態,與青年教師談論時政,傳播進步思想。雷淑芳回憶說:“那段日子,受愛人進步思想影響,我心裡如同點亮了一支火把,看到了女子解放的道路,十分嚮往共產黨”。趙俊德等3人同年8月離孟後,雷淑芳進入縣城女子學校讀書,次年到縣立第八高等小學—負圖寺小學擔任教員,1929年被吸收參加黨組織,成為孟津縣新發展的第一名共產黨員,投身革命洪流之中。

趙俊德回校後,即被武昌第一中學校長李良傳(中共黨員)聘為學校教務長。他函邀孟津同窗雷少卿(會盟鎮雷河人,洛陽第四師範畢業)赴該校講義處任職。雷在此受大革命高潮影響,閱讀進步書籍,受到不少新思想的啟示,於1927年春經趙俊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雷少卿回鄉擔任洛師附小黨小組組長,兼洛陽互濟會書記,並在孟津的革命鬥爭中發揮了作用。

鄭寶鍾,孟津縣會盟鎮鄭河人。1925年夏,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到北伐革命軍張發奎部擔任連長。1927年,汪精衛“7.15”反革命政變後,為免遭國民黨反動派的捕殺,奉黨組織之命,與黨員王汝泮(後叛變)、梅雪馥(女)、梅雪琴(女)化裝回豫,隱蔽於今會盟鎮雷河村(鄭河)。隱蔽期間,鄭寶鍾常以探親訪友為名,深入貧苦農民之中,用南方農運壯舉和北伐故事,啟發人們的革命覺悟。同時,向村中進步青年宣傳馬列主義和反帝愛國思想。其童年摯友趙良岑受影響最大。當時,趙良岑家是老城一帶有名的富戶。鄭寶鍾早在黃埔時,就給他寄過不少革命書籍,這時又對他進行了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使其思想上發生了巨大轉變,“知共產黨乃救國救民之先鋒”,“深信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終必滅亡,共產主義終必實現”。在鄭寶鐘的教育培養下,趙良岑走上革命道路,擔任了黨的地下交通員。

1928年初,鄭寶鍾在駐保定國民革命軍第八方面軍53師宋天才旅任少校參謀期間,與一批共產黨員和黃埔同學在部隊中組織“兵暴”。為籌集所需經費物資,他約趙良岑到天津,把黨員王亞夫(湖南人)、陳惠萱(王妻,湖南人)接回孟津。然後,又派呂雪影來到孟津與趙良岑等接頭,建立了“兵暴物資籌備轉運站”。當時,趙良岑的父親已去世,其母善良好客。王亞夫等抵孟後,住在趙良岑家,以經商為名開展活動。他們通過在豫的知交、熟人、同鄉等關係,與地方商界、醫界、軍界廣泛聯繫,購置槍彈、藥品、布匹,經隴海鐵路運至義津鋪車站(今白馬寺站),轉藏於趙良岑家,然後陸續轉運部隊。為解決資金困難,他們一是帶槍到黃河北打土豪;二是借國民黨在經濟管理上的腐敗混亂現象,到長沙印製國民黨交通銀行偽鈔;三是走漢口、跑天津、上北京等地,向國民黨軍政界販賣生活奢侈品。

兵暴物資籌備轉運站建立只有幾個月,當年夏即行撤離。撤離之前,王亞夫、呂雪影曾與洛陽特支書記萬壽山等人對孟津建黨問題多次交換意見。

1928年11月後,鄭寶鍾所在部隊先後移駐開封、鄭州、洛陽、臨穎等地。鄭寶鍾始終堅持積極發展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如,1928年在保定介紹趙子湘(孟津雷河人)入黨。同年,與司軍三(孟津營莊人)在鄭州介紹同鄉親戚趙介民加入共青團(後趙介民擔任共青團洛陽中心縣委書記)。這些都在客觀上為孟津的建黨創造了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