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接中俄的首座公路大桥上,竟然还有人住上了

隔江相望,最近处不到700米外就是俄罗斯,这里建成了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中俄黑龙江大桥。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官微消息,黑龙江黑河,冬季最低气温可低至零下40℃,而在这座中俄黑龙江大桥上,气温常年较市区气温还要低近10℃,而且高湿度、大风力。

你敢相信,这座大桥上竟然有常住客?

4月15日,按照上级和当地有关部门统一部署,黑龙江边检总站黑河边境管理支队经济合作区边境管理大队委派警力,到中俄黑龙江大桥开展执勤任务,严防偷越国(边)境案(事)件的发生和疫情期间境外病例的输入。

守在桥上、住在车里,24小时驻守,在大桥值守的这近半年时间里,他们确保了无一人误越国境线,并对有意向前往桥上封闭区进行采风、观光的人员进行及时劝离,确保了大桥及周围地区的安全稳定!谈及驻守的日子,他们给出了四种特别的感受——

冷·打开供暖设备都抵不住

“刚来的时候确实不太适应,因为太冷了,即使打开执勤车的供暖设备,也抵挡不了冷风从各个缝隙渗透进来。”

4月15日,值守的第一天,黑河市区温度零下15℃左右。

在连接中俄的首座公路大桥上,竟然还有人住上了

图为执勤民警在大桥上巡逻。(图片来源: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官微)

在去往大桥上的值守点之前,执勤民警李俊已经想到了江上风大且气温会比市区低,也穿上了警服棉大衣,但是最后他还是感到,“风嗖的一下,感觉吹透了半个身子。”

远·去卫生间来回走半小时

守在桥上、住在车里,在这里值守的民警想要解决日常的吃喝拉撒问题都没想象中那么容易,执勤民警孙志军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来仍历历在目——

值守位置到桥头有1公里多,车辆是不允许开到桥上来的,每天取饭需要走下桥拿;

最不方便的是桥上没有卫生间,去一趟卫生间来回需要走上半个小时;

每次取饭、去卫生间的时候,零下二十多度如刀子般的北风吹到脸上,特别疼,在黑河工作这么多年第一回感受到浑身冻得发僵是什么感觉。

潮·被褥睡一晚上就湿了

“晒干的被褥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又都成湿的了,你捏一下这被,还很潮。”

江面上除了如小刀般的江风,还特别的潮湿,会从车底往上返潮气,车底会有一排小水珠,睡一宿觉,第二天被子都是湿湿的黏黏的。

吵·一个晚上折腾三四趟

“如果周边有人靠近它就会立刻响起警报,我们可以通过方舱执勤车上的摄像头进行查看。”

执勤车上配备的专业灵敏的实时监测设备却也给民警们带来了“困扰”——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是一只小鸟飞跃或是江风吹过都逃不过报警设备的感应。

“有时候早上四点多钟响起警报,调整完以后基本上也再睡不着了,我们就直接起床了。”

在白天的时候,民警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误响排除,但在夜晚就要拿着探照灯下车去现场查看,一个晚上折腾三四趟都属于正常。

“虽然桥上的执勤任务比较艰苦,但是每当站在桥上中俄分界线旁的时候,心中的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界江一线的安全稳定,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就是在此驻守的使命和荣耀!”

在连接中俄的首座公路大桥上,竟然还有人住上了

桥上的寂寞坚守是为了身后城市的安宁祥和。十一期间,他们依然昼夜坚守在桥上,虽然没能和家人在家团聚,但看着国旗挂满了桥上两侧的栏杆,他们的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维护边境一线的宁静平和正是他们心中一直坚守的信念。

(编辑:牧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