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 9月25日,“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來源:中國經濟網)

建設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城鎮化

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召開

9月25日,“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本屆城鎮化論壇以“城鎮化的未來:新挑戰與新動能”為主題,通過深入探討目前中國城鎮化發展面臨的新態勢、新挑戰,以及由此催生的新機遇、新動能,為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家發改委推進城鎮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吳越濤在致辭中表示,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未來生活嚮往的內在要求,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補齊各級各類城市和城鎮軟硬件短板弱項的重要抓手。

“2019年底,我國的城鎮化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為60.6%。一直以來,我國的城鎮化率以平均一個百分點的速度逐年提升,相當於每年有1000萬的人口進入城市就業、生活,必將產生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住房等巨大的投資需求,同時1.35億進城的農民工以及隨遷家屬他們現在的人均消費遠遠低於城鎮居民的水平,如果使其能在城鎮落戶或者是穩定居住,每年可以增加消費乃至幾千億元。”吳越濤說。

吳越濤還介紹了今年以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現新突破;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邁出新步伐;縣城建設取得新成效;重塑新型城鄉關係邁出關鍵一步。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作為國家發改委與清華大學代表性的合作成果之一,自成立以來在國家發改委的精心指導下,出色完成了城市群與都市圈建設、中心城市能級提升、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等城鎮化發展重點領域的多項科研工作。”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表示,清華大學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已任,積極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昉從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談及新型城鎮化和新的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在外需和內需之間取得更好平衡,讓兩者相互促進,實現需求側的可持續性。這樣才能實現‘十四五’的目標,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蔡昉說。

“新型城鎮化,新在什麼地方?新在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城鎮化,也是我們實現雙循環根本的途徑之一。”蔡昉舉例,有研究表示,如果把農民工轉化為城鎮戶口,即使工資沒有提高,也能提升27%的消費。因此我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仍然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6個百分點,即使沒有提高城鎮化率,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缺口填平,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力點。

蔡昉還指出,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為60.06%,有40%的人住在農村,但在居民消費中只佔22%。潛力最大的顯然是農村居民的消費的提高,這是拉動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潛力。

“戶籍制度改革可以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對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支付戶籍制度改革的成本,但是改革的好處,改革的收益卻並非地方政府所能獨享。”對此,蔡昉表示,應通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協調分擔改革成本,更合理地分享改革收益。

據悉,論壇由國家發改委和清華大學共同指導,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守英,中國科學院大學信息管理與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主題發言。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劉政)


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責編/製作:王小義 審核:李韶輝 政審:王子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