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34)调息静坐治百病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34)调息静坐治百病

调息静坐治劳损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载:凡虚损证,⋯⋯若由偏性七情六欲而成也。药 力之功居其三。惟静养之功。方可回天。随分忘其家业。住于安闲之所。清心寡欲。去其酒色财气之私心。清晨醒即起。(醒而再睡。易于神驰而昏乱)物我相忘。安神静坐。

静坐确能治虚损。而神经衰弱之失眠症。收效尤捷。惟坐时妄念起落。最难排除。昔同善社之守窍。因是子之注意丹田。无非为排除妄念而教人以诀也。余 意最好当静坐时。手持念珠。低声念“阿弥陀佛”身口耳同时并用。妄念自然由 少而无。且虚损痼疾。多由业力感应。惟有虔心持诵佛号。方能消除宿世恶业。故虚损病人。除每日朝晚澄心静坐外。余时可参阅佛典及养生诸书。以明修心保 身之大法。实力奉行。病无不瘳。徒恃药石。讵有济哉。

凡劳心劳力之人,须时时偷闲歇息,以保既耗之元气。盖气根于息,息调则 气调,气调则一身之中,无不流通四达,百脉安和,神情清泰,虽劳不甚苦人矣。调息之法,端默静坐,随境澄心,口目俱闭上,于鼻中徐呼徐吸,任其自然,勿 得作意思维。若着力太重,反使本来不息之真,窒而不利。此治虚劳之妙法,仿 而行之,无有不验,胜于药饵多矣。¨

调息静坐治色痨

治色痨。头枕右手,左拳在腹上下往来摩擦,右腿在下,微卷,左腿压右腿 在其下,存想调息,习睡,收气三十二口在腹,如此运气一十二口,久而行之病自痊。

调息静坐治劳瘵

痨瘵三十六种,惟阴德可以断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静室,清 心静坐,常焚香叩齿,专意保养,节食戒欲,庶乎病可断根。若不遵此禁忌,服 药不效。我有一言真药石,改(酒色财气)过迁善(笃信天理)回穹苍。¨

调息静坐治眼病

瞳子散大虽无光,闭目静坐便回春。

患目昏者,不拘时候,静坐闭息,以两目轮左转七遍,右转七遍,紧闭少时, 忽大睁开,久行勿闭,则郁火浊阴运出,清阳精气独光。

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卷十一·眼目部》亦载此法。

调息静坐治疗枯瘁

气瘁神枯见亦稀,更兼原委少人知,阴阳不济真元失,生日无常死有期。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 若蜗牛之涎,延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须臾风轮内外,气象渐变枯败如死人, 故日神气枯瘁。急合睑,令渠静坐半晌,再掀再看状如前,少问始复。此脏衰火 作,虽真元未必遽绝,而自致之邪妄耗膏液。爰得斯疾,忽而不治,命其能久已 乎?其致病不审所以,大约不离情欲二字,及时理会,自得其解。((诗》日:他人 有心,予忖度之。此之谓也。

《保生秘要》日:对香静坐,灰心歇念,目舍光意,觉香头有灰,以意吹之, 又静,觉灰又吹,香尽为期,治一切云翳,胬肉扳睛,肾水枯,心火盛,皆效。

调息静坐治疗耳病

耳聋诸药不效,惟静坐闭气一口,捏住鼻头,若早晚如此,一月气行即通。

诸般耳聋,用好新铁片三块咬I=I内,将好磁石塞两耳内,静坐,其耳忽鸣, 有顷刻即通者,有数日而后通者。

调息静坐治心疾

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海盐寺僧能疗一切劳伤虚损吐血干劳之症,此僧不知《神农本草》、《黄帝内经》, 惟善于起居得宜,饮食消息,患者住彼寺中,三月半年,十愈八九。观此知保身

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调息静坐治积聚

一切痰饮瘀血,结为积块痞气,静坐闭息满腹,外摩积聚所在,徐徐放气, 久久自消。

调息静坐治虚火

若夫虚火上升,面赤心烦,咳嗽口干,其脉寸盛尺弱,来盛去衰者,病又加 进,先用导火汤引火下入小肠,静坐数刻,火从下降,降至丹田,乘火在下时服 赤帜汤填实中焦,不使火得再上,是韩信拔赵帜立汉帜法也,此又一法也(以上 赤帜法)。¨

调息静坐治阳痿

杨曰:先天亏损者,非药石所能充。此语良是,然未始无葆养之法。人若于 闲暇时,即静坐数息,绵绵降下丹田,则肾气自然强固。于静中或睡卧时,觉阳 具自举,即正坐撮提谷道,使气从夹脊上升泥丸,仍复降至丹田,如此数次,阳 气自回。每行一次,则精神增长一次,此元门不传之秘也。¨

调息静坐治梦遗

常人每卧时,垂足闭气,舌抵上腭,目视顶,提缩谷道,即咽津一口,共行 九遍。热擦肾腧穴,九九数。少年可御梦遗,老人可愈频溺。

调息静坐治食难

余用成患一症,饮食不能下,勉强饮食即呕逆作痛,而每日勤劳作事如常, 时日饮参汤数钟,诸药皆不效。予视脉曰:此重劳不节之症也,劳心劳力无已时, 于劳时进食,又多食。是以不节劳则伤脾,不节食则伤胃,胃伤不纳,脾伤不化, 其精力无损,易治也。择一静室,令入室静坐,初坐竟不进饮食,坐至次日,觉 神方稍宁,有欲得食之意,然后以稀粥与之,至三四日竞欲得食,至七日食过膈 矣,此谓以其人治人之病也。

调息静坐治便难

以调息治大小便不通。凡男人大小便不通者,调息定,闭气,两手攥紧,左 右扭肩各十三遍即通。如不验。再如前行二三次,无不验矣。此法亦能治下血。凡有妇人大小便不通,闭气,两手背入颈斜着,左右各二十四遍,汗出为止。

调息静坐治乳岩

乳岩者,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自乳中结核起,初如枣粟,渐如棋子, 无红无热,时或隐痛。初起速宜外用炙法,内服养血之剂,以免内攻。若年深月 久,潮热恶寒,痛连胸腋,肿如覆碗,形如堆粟,高凸如岩,顶透紫色光亮,内 含血丝,先腐后溃,时流污水,或流臭血,腐处深如岩壑,或突如泛莲,痛彻心 肝,倘复因急怒,暴流鲜血,根肿愈坚。此时五脏俱衰,即成败症。若能清心涤 虑,静养调息,方可施治。“

调息静坐治腰病

平坐,以一手握脚指,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即将脚指 略略转动,左右两足心更手握擦,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终不若自擦为佳。此 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拄上腭,目视顶门,提缩谷道。两手 摩擦两肾腧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极能生精、固阳、治腰病。静坐,闭息纳气,猛送下,鼓动胸腹,两手作挽弓状,左右数四。气极满, 缓缓呵出,五七通,快即止。治四肢烦闷、背急、停滞。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淤血、 结气。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胃寒、 食不消。

调息静坐治绞肠沙

绞肠沙,痛不可忍。以身端坐,用两手攀膝齐抱,左右登板九数,运气二十四口。

调息静坐治黄肿

以两手按膝施功,存想闭息,周流运气四十九口。如此则气痛血融,而病自 除矣。

此外,调息静坐还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如:静坐辅助治疗虚损病症:

虚损心热,腭干,咳嗽,失血。此天气令降,身中龙相反升,下焦真气不得 收纳故也。惟宁神静坐,斯天君不动,自得阴上承,阳下降,地天交而成泰矣。

紫胡桃肉 坎气 糯稻根须 北五味子 白蜜。

静坐辅助治疗血症劳复怒复:

静则气平而生阴,动则气躁而生阳。烦热喘咳,随之而作。失血病,因劳动 而复发者,十之五六。亟宜调息瞑目,以收敛浮动之气,使阴生阳秘,而血乃不复动矣,人参固本汤,加蒲黄、苏木治之。烦热甚者,宜用地骨皮散,加炒栀子、 蒲黄。喘咳甚者,宜人参清肺汤治之,或三才汤加五味子、云茯苓、沉香、甘草。清燥救肺汤亦治之。血复止后,多饮独参汤,熟睡以息之。

静坐辅助药物治疗虚劳:脉左数大而坚,用力致伤,气升血上,静坐安养,百日可安,用养肝阴和胃 阳方。细生地 川石斛 大沙参 白扁豆 大麦冬 清阿胶

静坐辅助治疗久嗽伤肺咳血:久嗽伤肺失血,按脉两手皆弦,伤血所以动血,然不数不燥,谅不至成真病。据症吐血有时发作,或由内伤外感不一,咳而兼痰,累久不休,非可全藉医药救 疗。惟有静坐养神,少劳心,少费神,少动怒,恬淡从容,时时保卫,自然气血 安和,血不期止而自止,咳不期愈而自愈矣。万勿以意服药,寒热凉散,不时常 试,究竟无效,徒呷苦水,何如摈除一切,以善养之为得乎。管见如斯,高明自裁。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34)调息静坐治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