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企業培訓規劃的六個步驟

對企業來說,企業培訓

是高回報的一種長期投資,也是變相福利,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要做好培訓工作,並不容易。因為決定企業培訓效果的並不光是培訓課程的好壞以及講師的能力,而是培訓是不是成體系,有沒有良好的培訓規劃。

想要取得預期的培訓效果,那麼培訓規劃是很關鍵的一步,根據調查研究,小編這裡總結出六個簡單的步驟,企業可以按照這六個步驟制定培訓規劃

詳解企業培訓規劃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戰略/目標解讀。

在這個步驟中,人力資源部門要對企業的戰略和目標進行詳細分解,簡單來說,就是了解清楚企業未來需要實現的目標,要達到什麼,以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要具備的能力。例如,企業想要研發一個新產品,但是需要研發人員具備某項能力,並且要求生產部門掌握這種產品所需要的技術和工藝,這就是對企業戰略和目標的解讀,並且將這種解讀轉化為對相關序列的部門和崗位的獨有的能力要求。

在本步驟中,有時候解讀出來的相應能力要求不僅有類別上的劃分,還有程度(等級)上的劃分;對能力的類別進行識別很容易,但要對某些能力的等級進行識別則比較困難,因為未經驗證很難量化,但可以通過同業對標的方式來確定參照系,並以此確定基於戰略/目標要求下,對能力等級的要求。

第二步:人員現狀評估。

確定好了基於企業戰略和目標要求下的能力等級之後,就要開始評估現有工作人員的能力,以此證明員工是不是具備這種能力。

一般情況下,對企業員工作能力評估,需要依託任職資格體系,但是很多企業沒有完善的體系建設,因此,只能用別的辦法,例如使用學校老師常用的摸底測試。通過摸底測試,能夠排查企業全體員工的相應能力,從中需找出明顯的短板,鎖定短板能力治好,培訓部門就能夠有針對性的制定企業培訓方案了。

第三步:課程選型。

企業培訓課程一般分為:企業文化類課程,通用能力課程,專業能力課程。企業文化類課程是為了讓員工瞭解企業歷史的培訓課程,主要是為了提升員工的歸屬感;通用能力課程是指適合所有員工、屬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的課程,例如溝通能力等;專業能力課程劃分的比較細,一般都是根據職位序列進行劃分,例如市場類、銷售類、生產類、財務類、項目管理類、研發類、人力資源類等等。

課程分類和選型完成之後,一般都是由企業培訓部門帶頭,聯合企業其他部門,分別對所選定的課程名稱和目標進行確認。

第四步:課程/師資開發計劃。

不是所有課程都要外聘講師,也不是所有課程都要自主開發,關鍵看培訓課程的類型。一般情況下,財務類、人力資源類等建議外聘講師,因為這些課程領域性太強,對講師專業性要求比較高,但是企業裡面大多數內訓師不具備這種專業能力。

而銷售類、生產類、研發類課程不一定非要請外部講師,因為這些課程個性化程度比較高,外聘講師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企業,如果企業已經有了優秀的生產以及銷售能力,完全可以內部進行復制傳播,這樣員工也更加容易接受。當然,假如企業不具備這些能力,那麼還是外聘講師吧。

在開發課堂講授類的培訓課程時,需要有意識的增加互動環節,讓學員能夠轉換角色,更好的吸收轉化所學的培訓知識和技能。

沙盤演練比較適合複雜情境模擬類的培訓課程。沙盤演練是來自於軍隊,用於行軍打仗中的行動路徑、戰術推演等,而“戰略”一詞也是出自軍隊,所以,沙盤顏料更加適合戰略類的企業培訓課程。但是因為這種培訓課程

並不是主流課程,就不多做描述了。

第五步:建立培訓效果評價機制。

培訓做得好與不好,需要兩種視角做評價,一種是現場反饋,第二種是培訓後員工素質提升效果,但是,第二種才是企業要關注的效果。

企業花費大量財力做員工培訓,最終就是為了提升企業業績,降低成本,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培訓投入一定要換回相應的回報,不然培訓將會失去意義。但是對於培訓的回報,其實能夠分解出三個構成:觀念與行為的改變,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業績的提升。

觀念與行為的改變不容易觀測,並且容易被偽裝,所以,觀念和行動改變難以評價,也沒必要評價;知識和技能的提升能夠觀測並且容易評價,業績的提升能夠直觀的觀測,但是需要將其分解或者轉化。

建立培訓效果評價機制,需要依靠兩種途徑和一項保障。兩種途徑是定期測試與績效考核,一項保障是測試記錄。

定期測試是指企業舉辦定期的技能測試,對員工所掌握的崗位要求的技能進行測試,通常間隔半年比較合適;而績效考核則是針對員工接受培訓後所帶來的業績的改變進行測試,這直接關係到員工的收入和職位。

人力資源部門還可以在員工檔案中增加一項技能測試檔案,以此記錄員工入職以來所接受培訓的時間和種類,以及培訓結束後所參加的測試成績,並且將員工的測試成績作為調薪、晉升的依據。

總而言之,只有將員工的培訓與測試結合、將測試結果與職位與收入結合,員工才會真正重視,否則很容易讓培訓變成走過場。

第六步:制訂實施計劃,制訂費用預算。

上面五步工作完成之後,就可以制定費用預算和培訓實施計劃了,制定預算最大的意義不僅便於培訓部門統計成本,並且還可以讓企業動態調整人力資源戰略。

企業培訓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培訓課程也很多樣化,因此企業需要分期輕重緩急,制定企業培訓計劃的核心在於培訓課程的排期、培訓時間和地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