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高速路上,车流显著增加且有序畅通,连见到堵车都让的哥倍感欣慰;吉庆街上,不少老字号美食店已分外忙碌,人们在一碗一箸之间,重温着"过早"带来的最熟悉的人间烟火。

整座城市正在"热气腾腾"中醒来,逐渐释放出积蓄已久的能量。

距离武汉"解封"已经过了一周。

自4月8日零时起,随着75个离汉通道打开,17个铁路客站重启,机场国内航班恢复,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已"大病初愈",重新与外界连接。连接的基础是安全,放眼全球,武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几乎在完全意义上战胜疫情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汉不仅安全,甚至相比其他城市更多了一层"抗体"。

城市的安全,建立在每位一线医护人员的奋勇坚守之上。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作为位于武汉的全国顶尖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功勋卓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击疫情,救治是关键。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投入最多床位和医护人员的高校,10家附属医院均为定点医院,约3.3万医护人员奔赴战场,投入病床8900余张,管理方舱病床近6000张,吹响了嘹亮的战"疫"集结号。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81级校友张定宇,拖着渐冻症病体,与死神赛跑;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在没有P3级负压解剖室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世界上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高强度工作下不慎感染病毒,隔离治疗期间仍"隔空"阅片;附属协和医院护士长王伟仙,每天早出晚归,仓促间只留给家人六个字:"人还在,你放心"……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城市的安全,建立在对每位同胞的不离不弃之上。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一个多月前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内,在9个科室、10名医生、17名护士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琦经历了与死神抗衡的19天,整整456个小时,成功脱离呼吸机、ECMO体外心肺支持,恢复自主呼吸。在场医护无不热泪盈眶,"我们终于救活他了!"

危重症减轻再到康复,是个漫长而扣人心弦的过程,浓缩到新闻报道中只是一例数字的变化,而背后却凝聚着难以估量的付出与努力。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等多支专科小分队相互补位,"气管插管先锋队"冲锋在前,每一次救治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只要能救回一条生命,出再多的人力,用再贵的仪器,在所不惜!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病例讨论

像王琦这样的重症和危重症肺炎患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共收治了超过2000位,是武汉市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如今,其中大多数也如王琦一样重获新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从规模来看,华中科技大学或许可以说是受疫情波及最严重的高校,同时,却也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长久以来积累了雄厚坚实的医学实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双一流学科,与"生物医学工程"同属教育部学科评估A+学科,在此次疫情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利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了有效的决策咨询,并承担了武汉抗疫措施的评估工作,不断依据反馈调整更新。面向社群百姓,他们积极进行抗疫知识的科普、宣传,尤其针对一些伪知识、伪科学的及时辟谣,大力缓解了民众的恐慌与焦虑,为社会树立了科学抗疫的榜样与信心。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十家附属医院投入抗疫前线,许多部门超负荷运转,无数白衣战士逆行而上,不遗余力地拯救数千名患者,与疫魔之间展开拉锯战。

对这样一场蔓延广泛的疫情能够"控制得住",对广大受病毒侵虐的同胞能够"救治得好",对艰难取得的抗疫成果能够"坚守得牢",华中科技大学的"安全",不止在过去几个月缔造的生命奇迹,不止在此刻见诸媒体的安然无恙,更在积累了足以深刻影响未来的科技财富和智慧。

疫情褪去,不仅要再现繁华,更需要沉淀与思考。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对任何一场战斗来说,科学技术都是最有力的武器。作为抗疫主力军,华中科技大学用实际行动证明,加大科技支撑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科研团队进行药物验证

1月26日,湖北省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设立。

一滴血做标本,15分钟检测快速出结果。针对核酸诊断不精准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团队进行抗体检测试剂盒项目研发,正在进行临床验证,在辅助诊断方面将大有作为。

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牵头组织团队深入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和中药治病的科学原理,在坚持同质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药在临床中的使用。

基于对新冠病毒蛋白与人体细胞结合的靶点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遴选出数百种临床用药,通过云平台发送到全国各大医院和患者家中。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传统CT检测中,医生需要肉眼观测300至400张切片,效率低下且极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华中科技大学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自动分离出毫米级微小病灶并计算出肺部病变面积的百分比,把检测时间缩短至几秒钟。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几十家医院使用,日均调用量3000多次。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人体测温红外设备正在运转

0.3秒完成测温,在6至8米测温距离内测温精度优于±0.3℃;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只需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体温监控大数据中心,即可实现远程监控报。华中大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组织团队,从1月20日起一直满负荷生产新一代智能红外设备,已累计生产超1400台,在全国多地的机场、海关、口岸投入使用

于科研战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是华中科技大学一直以来的使命所在。自疫情爆发后,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应急项目,首批投入5000万元科研资金,"科研经费投入上不封顶"。投入28家科研院所和医院,组建了24支重点科研团队,包括6支医疗诊断和人工智能科研团队、3支公共卫生和治理科研团队、11支药物研发团队、两支疫苗研发团队及两支法律法规团队。可以说,华中科技大学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刻下中国抗"疫"胜利的功勋章!

如今,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蔓延全球,谁率先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站在了全面取胜的制高点。作为一所工科、医科传统优势突出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且一直以来积极倡导跨学科合作研究,加之身处疫情爆发的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在新冠肺炎防控领域已然走在了世界前沿。

经历过风雨才能积累经验,才能将智慧化作财富,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复兴之路上,华中科技大学注定是一片充满机遇与前景的沃土。阴云散去,前进的步伐应更加坚定,未来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有赖于如华中科技大学一样的每一所高校提供科技支撑,如华中大人一样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勤耕不辍。

此刻,华中科技大学或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文章素材源于网络

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新鲜资讯和原创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