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除非不知知道#,矯正牙齒的過程就是將牙齒排列到最合理位置的過程。

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所以正畸醫生都會希望,該移動的牙就動,無需動的牙不動,這樣矯牙的過程就事半功倍了!


不過一般情況下,矯治器的施力是以個別牙齒來作為支點的,通過它產生牽引力,把需要移動的牙齒拉到指定位置。


然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矯正過程中用來充當支點的牙齒,分分鐘自己也可能被拉動,發生不該有的移動,就會讓正畸效果出現偏差。

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怎樣才能夠做到該動的牙齒動、不該動的牙齒不動呢?


那麼正畸醫生就要依靠牙齒以外的施力點了,而發揮這一重要作用的就是:支抗釘。

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支抗釘一般由純鈦或鈦合金製成,直徑只有1.5至2.4毫米,其長度約為4到12毫米。



支抗釘植入的位置通常是患者的上頜後牙區、下頜後牙區、硬顎部,牙齒槽間隔等等的部位。利用釘子作正畸治療的支抗,能夠承受矯治牙齒移動所造成的反作用力,牽引排列不齊的牙齒作移動,從而達到牙齒矯正的目的。


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至於支抗釘的作用具體有哪些?則由廣大口腔精準正畸中心的專家來告訴大家:


內收前牙關閉拔牙間隙;

壓低上前牙,減小深覆合或防止咬合加深;

壓低下前牙,減小“地包天”的反覆合;

壓低後牙長期缺失後伸長的牙齒;

前移後牙,關閉間隙;

豎直傾倒的後牙。


當然,有的顧客一聽到“要打釘”,而且是打在骨頭上,內心就很方,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需用到支抗釘的,植入過程也並非想象中那樣可怕。


首先醫生要對植入位置進行消毒處理,接著採用局部麻醉,隨後擰入釘子的不適感則比拔牙還要輕一些。


麻藥消退後,會漸漸感覺到疼痛,由於個體差異,疼痛的程度有區別,但不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有“發癢”或骨頭脹痛感,所以有網友比喻:拔牙就像被砍一刀,植入支抗釘就像被扎一針。

矯個牙還要“打釘子”?噢原來是支抗釘,那沒事了

並且植入支抗釘整個過程的時間是比較短的,真的無需過於緊張。


術後則要注意口腔衛生,選用軟毛小頭的牙刷將支抗釘附近清潔乾淨,當支抗釘完成它的使命時,醫生就會將其取下,創口大約一週時間便會癒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