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越來越瘋狂,你的快遞在派送嗎?

網上購物越來越瘋狂,你的快遞在派送嗎?

五十多歲的鄒建華,可以說前半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快遞行業內,2013年他組建遞易,進入國內快遞櫃市場,從傳統物流行業轉向智慧物流,致力於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痛點。遞易擁有近百項技術專利,可對接各種系統平臺。截至2018年底,遞易自主研發的產品已批量適用於500多所大學、80多棟商務樓、6000多個社區網點。

遞易成立時正是國內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節點,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遞易剛好成為國內快遞行業轉變的的見證者。它不是一家單純做快遞櫃的公司,而是可以幫助本地團隊提供全場景品牌定製 "快遞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的公司,提供快遞櫃、PDA、移動電腦端的各種系統應用等,更像是快遞派送品牌背後的軍師。

派送!派送!派送!

2010年到2018年期間我國快遞業務量逐年增長,實現從23.4億件到507.1億件的增長,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46.9%。鄒建華認為只要電商行業在增長,快遞的業務量就會增長,隨著快遞業務量增長、派送難度也隨之增大,這一現象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尤為突出。

網上購物越來越瘋狂,你的快遞在派送嗎?

8年前,鄒建華就留意到快遞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在他看來,快遞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不僅是行業痛點,更是社會痛點,是一串連鎖反應的起端。一方面,底層快遞員數量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配送需求。由於配送量上漲對底層快遞員的需求不斷增大,但薪資待遇問題一直沒有改善,底層快遞員流動量大,人員極為不穩定。另一方面,由配送大量快遞導致的社會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傳統意義上的配送完成是指快遞送達到所填地址,期間所需的快遞配送人員、配送車輛數量大,導致的交通問題、環境問題都在城市中潛移默化地存在。另外由於是由陌生人派送上門,導致安全隱患巨大。

針對這些痛點,遞易推出配送驛站解決方案和智能快遞櫃解決方案。

網上購物越來越瘋狂,你的快遞在派送嗎?

快遞不配送上門,而是集中在路程合適的驛站或者快遞櫃裡面。這一舉措首先解決了收件人的時間不匹配問題;其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決了配送端的人員問題。同時由於配送上門導致的一連串社會問題也隨之解決。

優化,優化,優化!

遞易將第一個投放場景選在了學校,不僅是因為由於快遞無法送上門,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快遞櫃的派送形式,更是為了考察和優化產品。

校園場景相比起社區或者園區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相對集中。這樣的特點註定是對產品質量和功能的巨大挑戰。遞易則利用這一點來完善自身產品品質,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鑽研精神。正是如此,遞易保持每年申請過百項專利的速度,在人臉識別和掌邁識別開櫃方面由重大突破,快遞櫃和SaaS平臺的品質不斷提升。

除了在產品品質上面下功夫,遞易還在產品功能上不斷優化,而不是將快遞櫃當作是解決所謂問題的神器。目前遞易獨家推出的"一鍵開箱"功能就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快遞員操作難度——選中櫃組內無物品的櫃門可自動打開,後續集中完成掃碼、投遞,確認流程。別看是這樣的小小一步,卻真實地降低了快遞員的時間成本和勞動量。

起於快遞,不止於快遞

原本遞易是由於快遞配送的痛點才誕生的,但鄒建華認為,如今快遞櫃的模式不僅可以在快遞業發光發熱,,已然可以拓展到其他行業了。例如快餐櫃(園區內外賣配送、領取處)、收衣櫃(顧客將需要送洗的衣物放入,洗衣店負責人集中取走)都有很好的使用前景。其原理都相同,在商家角度來看,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便於規範化管理;在顧客角度,時間自由度有所提高。

遞易希望打造一個還沒人涉足的領域——用科技讓交付更美好。打造線下一公里的生態,將線下一公里內的相似商業模式集中起來。鄒建華認為遞易的模式與小米相似,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平臺,事無鉅細地解決線下一公里內的所有業務。

有人認為《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實施後,由於每一次投遞都需要聯繫收件人快遞櫃使用量會降低,彷彿《辦法》實施是對快遞櫃行業的衝擊一樣。但對鄒建華來說,快遞櫃投入使用後確實有一些不好的風氣存在,但這些都"瑕不掩瑜",原本快遞櫃誕生的時候也並不是想成為一部分快遞員規避責任的工具。原本快遞櫃的存在就是為了互惠互利的,所以規範市場也是對其長遠發展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