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閱讀文章前,歡迎隨手點擊“關注”,確保及時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和即使已經出臺相關公文進行了廢除,但對現實社會卻沒有起到實質上的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從 2009 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尋找,在擺脫了西方殖民主義之後,處在宗教紛爭和種姓制度矛盾之下的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關於影片

賈馬爾,一個從小在孟買的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失去了母親,他和哥哥通過所有能養活自己的方式活了下來。

然而,誰都想不到,就一夜之間,賈馬爾成為了全印度家喻戶曉的百萬富翁。他參加了全印度最火的娛樂節目《誰將成為百萬富翁?》,答對了所有的問題,即將贏得 2000 萬盧比。但還沒等他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主持人就將他交給了警察,說他是作弊的。

警察嚴刑拷打了賈馬爾,可他一樣堅稱:I knowthe answers……在警局裡,他告訴了警察那些準確答案背後自己的心酸歷程。由此,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可觸碰的、鮮活的國家——印度。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在這部僅120分鐘的影片裡,我們不僅看到了賈馬爾在失去愛、尋找愛的過程中的成長;還有第三角度下的印度世界。雖然影片的內容是圍繞著印度貧民生活展開的,但導演、編劇都是來自英國,這部改編同名小說的印度電影在準備開拍後受到了不少印度人的反對,而當影片上映獲得了殊榮之後又得到了印度全體的認同。

是的,在後殖民與種姓制度的衝撞下,印度表現出的矛盾和暴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因為來自各種角度的衝撞,使得這樣的多民族國家得以發展,得以認清自我。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影片之中

1950 年 1 月 26 日,印度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時也正式結束了長達 193 年的英國殖民生活。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社會財富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空間上選擇了號稱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印度孟買貧民窟;一時間,一邊是飛速發展的印度,一邊是停滯不前的貧民窟。

童年時期,男主賈馬爾和他的小夥伴們在飛機跑道上玩耍嬉戲,隨後被警察追趕,穿過幾條街道,堆滿了垃圾、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貧民窟映入眼簾。他們分居在很小的屋子裡,洗衣服的時候就聚集在河邊用渾濁不清的水使勁拍打。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在影片中,賈馬爾一直是父親缺失的狀態,而母親也在一次宗教衝突中被棍棒打死在河中央。

在印度,印度教與穆斯林的衝突已久。印巴分治期間,雙方衝突更是空前絕後,暴亂導致了50人多萬人死亡,數百人淪為難民,財產損失慘重。政黨不僅對宗教衝突的殺戮行為無能為力,有時甚至為了贏得選舉還需要藉助宗教的支持。

這也就解釋了,在影片中因宗教衝突被點燃的印度公民在大馬路上哭喊求救,不遠處的警察卻對此漠不關心,繼續高談闊論的原因。

除了宗教衝突這一問題,種姓制度也並沒有因為印度進入了現代化發展而得到改善。

上一篇中,我們就有提到,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已經70餘年,但也只是空文一張,並沒有對社會起到實質作用。

雖然在影片中沒有直接描述到種姓制度的種種弊端,然而卻能從賈馬爾的遭遇中看出一些端倪。

作為接線員的助理,賈馬爾一登臺就遭到了主持人的奚落,甚至還會被質疑和鄙視。很多次,在賈馬爾回答完問題後,主持人都會詢問他要不要停止,拿著獎金就走人。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這是一種高等人對低等人的對話,在主持人看來,一個來自貧民窟的小子,一個賤民怎配擁有兩千萬?種族制度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它強烈分離了社會階層,甚至成為了常人希望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絕望。

正因為種姓壓迫,宗教衝突,許許多多的小孩成為了孤兒、難民,他們可能遊走在孟買的街頭用偏門左道賺錢獲得生存,也可能會被另外高種族的人控制成為自己的傀儡。沒有人在意這些“賤民”的生命,甚至認為他們沒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賈馬爾在遭受主持人質疑之後,馬上就被扭送到了警察局。在印度的世界裡,首陀羅沒有人權的這個特點也在影片中被暗示出來了。

在警察局,賈馬爾受盡了虐待和刑罰,這是印度警方慣用的手法,但不見得時時湊效。也許他們會錯手之下將一位無辜的人打死,但是很快,這個案件就此過去了。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因為在一片司法混亂和階級分裂之中,印度低效的司法辦事效率也已經成為了該國的一種特色。

在《幽暗的國度》一書中,作者就談到了自己將洋酒帶入孟買時,如果要取回來的話需要花上一天的時間。沒有人會告訴他完整的處理方式,也沒有人會多說一句自己份外的事情。

印度的種種不足無疑是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被一一展開了,但它並不是最準確的,甚至還帶有一定的種族歧視和白人優越感的意味。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影片中的“後殖民主義”

  • 影片有這樣一個鏡頭:

賈馬爾帶著一對美國夫婦去參觀印度,回來的時候小車被大卸八塊。印度司機見狀,將賈馬爾推到在地,狠狠地打了他一頓。賈馬爾很氣憤,高聲地喊著“這就是真實的印度”,但美國夫婦將他扶起來,給了他一百塊沒勁並說,“不,真正的美國時刻到來了”。

  • 還有一個這樣的鏡頭:

被白人匪盜用藥水弄瞎了雙眼的小孩有一個特異功能,他告訴賈馬爾自己用鼻子就能嗅出哪張是100美元的紙幣。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很顯然,西方資本主義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依然是這一次話題爭奪者。

19世紀末了,英國對印度次大陸的統治達到頂峰,帝國擴張同時創立了一種與軍事、經濟和政治相適應的意識形態。1870年印度獨立,帝國結束了,但這兩種主要的思想體系卻保留了下來,依然發生著影響。

隨著美國的發展,美國開始擔負起英國的角色。儘管美國擴張主義主要是經濟性質的,但美國人本身就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代表著一種新興的、更優秀的、更天真的世界。他們應當充當上帝一樣的角色,去糾正世界上的錯誤,正如我們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所看到的一樣。

縱觀之,這樣一部帶有濃厚“後殖民”色彩的勵志電影的國際性成功,正是符合後殖民話語中文化霸權主義與文化依附心理的。印度自身文化的現代化建構的成果仍需在得到西方的認同與讚許後,才能獲得現代化進程中所需的民族獨立與民族自豪感,甚至文化自信。

因此,《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能夠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濃厚的西方高雅文化對元殖民地的支配慾望。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結語

總而言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不算是一部印度當代社會全景展示的影片,但是作為一種藝術創作,電影卻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 如果不瞭解社會文化背景, 也許這部電影只能被認為是一部關於小人物的勵志愛情片。

但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貧民窟和底層人民的影像化,我們也似乎看到了擁有數千年古國曆史文化的印度被拖慢發展進程的主要原因以及階級社會之間的矛盾。

當然,僅靠部分影像以及片面的歷史文獻去理解一個蘊藏豐富的國家是不夠全面的。需要真正瞭解印度,我們還需要更深入去研究和認識。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試解讀印度的後殖民主義


點擊下方瞭解,查看更多與印度相關的文章:

印度種姓制制度的發展史,實質就是婆羅門的地位加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