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艾餈

在春天連綿細雨的滋潤下,萬物復甦破土而出。大地一片綠油油的春意盎然,內心無比舒暢,感慨大自然神奇。

有了美景同樣少不了的還有美食,今天為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在客家文化裡非常重要的傳統食品,此食品主要原料為艾草。

客家美食——艾餈


艾草,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客家美食——艾餈


在古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艾草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餈)。就是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食用。其味道香糯可口,淡淡的艾草清香縈繞於口中,讓人回味無窮。

客家美食——艾餈


而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客家美食——艾餈


小夥伴自己家鄉有什麼特色美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