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醫先鋒丨陳麗芳:和病人溝通比治療還花力氣

疫情期間,羅湖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陳麗芳被派往支援發熱門診。最讓她不適應的是,每天要穿八個小時的防護服,裹得嚴嚴實實,不透氣。“有時候看診,護目鏡起霧了,我連鼠標都找不到,字都不知道往哪裡打。只有霧氣匯成水珠流下來,才覺得眼前豁然開朗。”

羅醫先鋒丨陳麗芳:和病人溝通比治療還花力氣

羅湖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陳麗芳。

由於初期防護物資緊缺,而上洗手間就得浪費一套防護服,陳麗芳和同事們儘量不喝水,不上廁所,節省物資。

“每天回家,孩子都會過來擁抱我們,但是我們很擔心,怕自己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陳麗芳與丈夫都是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了減少後顧之憂,他們把年幼的孩子送回了老家,託付給父母照顧,兩人全心全意撲在工作上。

比起身體上的不適應,與病人溝通解釋更是一大考驗。陳麗芳記得,門診接診過一個高熱病人,40—50歲的男性,肺部有病灶,炎症指標很高。醫院給他通告了病重,這意味著病情可能隨時發生進一步變化,危及生命。

但病人卻不以為意,拒絕通知家屬,拒絕請陪護,不配合治療。陳麗芳一方面想了各種辦法耐心勸導,“和他解釋他不聽,就跟來看望他的朋友解釋,希望朋友去說服他。”最後病人查出是結核,並按照流程轉移病區治療。

另一次接診過程中,一名患者需要拍片子,放射科醫生告知他要脫衣服,他連口罩也脫下了。醫生急忙上前勸阻,但患者情緒激動,指責醫生沒有講清楚,不願配合。

陳麗芳和同事馬上趕到現場,向患者解釋,告訴他特殊時期,就診過程中必須佩戴口罩,併為患者額外贈送了一個口罩,終於說服患者配合治療。“我沒想到的是,走的時候這個患者還對我們說了一聲謝謝。”

“我們花在和病人溝通的時間,甚至比治療的時間還多。有的病人說說就能理解了,有的一直不能理解。這都是我們的工作,必須要接受。”她說。

對羅湖醫院青年同事說一句話:“我來羅湖醫院11年了,看著它從二甲到三甲。整個青春在這裡度過,這是我的第二個家。希望大家一起加油,讓我們的‘家’更好。”

【記者】夏凡

【作者】 夏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