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小區裡,一個小女孩正在和男孩子們一起快樂地玩“打怪獸”遊戲,奶奶呵斥道:女孩子家家,玩什麼“打怪獸”,快下來和姐姐一起跳舞!

某天晚上,加班的阿玲精疲力盡地回到家,婆婆邊開門邊抱怨說:天天忙個不停沒見多少錢,你連孩子都顧不上。身為女人,就不能以家庭為重,找個清閒點的工作?

這樣的場景我們是不是很熟悉?我們總是生活在“身為女人”的要求中,被別人的期待所影響。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82年生的金智英》韓國作家趙南柱同樣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出身、在別人期待中生活的普通女性“金智英”的故事。她規規矩矩長大、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婚後也因為生育、“女人總歸要回歸家庭”等因素,放棄了工作成為一位全職媽媽。現實生活總是要求她“乖巧”、“懂事”、“聽話”、“順從”,金智英只好隱忍,壓抑著真實的自我、內心的夢想,委屈地維護著“優雅”、“體面”的生活,可她活得困惑且迷茫,因為即使全部放棄自我,依然被人嘲笑“媽蟲”,她無從發洩,找不到情緒排解的出口,最後精神失常。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很多女人都被此書打動,因為我們都被期待影響,我們都是金智英”。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我在讀第一遍時,此書給我最大的衝擊是“情感共鳴”,因為“金智英太普通了!你一定知道她,你也一定見過她,你還可能是她。她是那個讀書時被人欺負也不敢吱聲,只能爭取遠遠將座位調離的你;也是那個在職場被勸酒被騷擾時一邊暗自憤懣、一邊繼續微笑掩飾的你;還是那個單身時被催著結婚,結婚後被催著生孩子,生不出孩子就“應該吃中藥”的你……

當我讀完第二遍後,理性思考佔據上風,腦海中盤旋著一個問題: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可以如何在現代社會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01、 要做自己,堅信自己的價值

“金智英”情緒爆發的時刻,是被咖啡店內的年輕男子交頭接耳嘲諷“媽蟲”時, 她問丈夫“我賭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來,甚至放棄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夢想,只是為了帶孩子,我卻成了他們口中的一隻蟲,你說我接下來怎麼辦?”

這是她的困惑:她在問丈夫,其實也在問自己。 她拼命地努力,但現實讓她懷疑自己:也許迷宮中,根本就沒有出口。

是啊,在亞洲社會,家務活是不計費的,生兒育女、撫養孩子是母親的天職,女人的犧牲、付出,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千百年來如此。

女人的價值是什麼?

我希望是做自己,你可以是別人的媽媽、別人的老婆、別人的兒媳婦,但你更是你自己!

《小婦人》中,媽媽教育女兒說:我只在乎你認為自己如何,如果你覺得你的價值只在當裝飾品,恐怕有一天你會相信,你真的只有這樣,時間會腐蝕所有表面的美,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運作,你的幽默,你的仁慈以及你的道德勇氣”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02、 要“生氣”,不要“唯唯諾諾”

著名臺灣作家龍應臺曾經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文章中她說: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退讓,你忍耐,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大破爛雜院。所以臺北的交通一團烏煙瘴氣,所以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因為你不說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所以你疼愛的娃娃每天吃著,喝著,呼吸著化學毒品。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是啊,金智英們,你為什麼不生氣?你明明可以在遇到職場不公時大聲說出來,明明對那個老醫生的言論不滿,你可以“現在醫生有什麼好辛苦的”懟回去;明明生孩子是你計劃中的事,你為什麼不進行“家庭設限”,拒絕親人的好心過問?因為你不生氣,因為你唯唯諾諾,錯誤的人習慣於他們的錯誤,你的寬容姑息、容忍他們的錯誤。

生氣沒有用嗎?有用的!今天你一個人生氣,明天她生氣,多一個人,多一百人,多一千人,雪花會積累,錯誤的人領悟到“原來犯錯有成本”,至少他們不再隨意踐踏女性的價值。“ME too”活動,不就是在這樣一個個微小個體的發聲影響下,產生了席捲全球的巨大威力麼?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03、 要自我袒露,不要“憋屈”

巴菲特曾說:“我們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該做的沒做”。這話是他在經濟投資時得出的經驗總結,可也同樣適應於我們的生活:女人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該說的沒說。

在溝通的喬哈里視窗中,有一個關於“自我袒露”的定義,指的是:有意透露與自己相關的信息過程,而且這些信息是重要的、不為人知的。

自我袒露的好處有:宣洩,其次是自我澄清和自我確認。

金智英在精神壓力的影響下,切換成了身邊熟悉人的角色,並以對方的口吻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話,這其實一種“把問題說出來”的方式,就像進行心理諮詢一樣,這是一種“自我澄清”。而“自我確認”,就是當你說出來,表達出“我覺得我做得對”這樣的信息時,是在尋求對自己行為的認可。因此,自我袒露要趁早,你也會在表達中建立自我的存在感,從而讓人慢慢接觸到你真實的自我。如果你給別人是面具,也就不能期待他人去理解面具下的面孔了。

女性,除了隱忍、聽話外,還可以如何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

總之,《82年生的金智英》,寫出了女性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不易,也讓我們更加理性思考,從而擺脫別人的期待,畢竟,最重要的不是為別人活,是為自己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