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陆羽(国画)作者 马建平

许多年来,世上流传有茶圣陆羽的许多“遗像”,有的裹襥头,有的披巾,有的秃顶,有的长胡须,总之有的貌比潘安,有的却丑若钟馗……。从文物上看,究竟陆羽该以何等形象面世才更显真实呢,往下看吧!


陆羽文物像及其造像简介

作者 | 童正祥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茶神陆羽白瓷偶

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唐县出土一组唐五代邢窑白瓷茶具冥器。包括茶碗、风炉与茶鍑(通高15.6厘米),茶臼(径12.2厘米)、茶汤瓶(通高9.8厘米)、 渣斗(高9.5厘米)和瓷偶(高1.0厘米)。

瓷偶上身着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读经卷,盘腿趺坐,仪态端庄,高冠冠顶有开口,供注入茶水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孙机、刘毅等学者鉴定瓷偶为“茶神陆羽”,其手中所捧书卷,代表《茶经》一书。中国国家博物馆在90年代清点库存时,从一般文物的藏品中,重新鉴定这尊茶神陆羽像为一级文物。(图1)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图1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陆羽煮茶图三彩偶

2015年5月至8月,河南省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巩义东区三座小型唐墓中,发掘出土2套25件唐三彩茶具、茶点和白瓷瓷盏等冥器,其中张氏夫人墓中有件表现煎茶的偶人,施黄褐釉和绿釉,粉红色胎,右侧为一坐俑,左侧风炉上置有茶鍑,二者共坐于一个长方形底板上。

坐俑高约11厘米,头裹绿釉襥头,身着窄袖圆领长衫,端坐于一亚腰形圆座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于身前的茶鍑,左手抚于左腿上,右手执瓢,好像随时准备分茶。已被专家命名为“陆羽煮茶图”。

墓志记载墓主人张氏夫人葬于832年,距陆羽离世仅28年。专家认为“对陆羽形象的刻画可能比较接近‘真容’”(图2)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图2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唐处士陆鸿渐小像

清乾隆癸卯(1783年)春,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访西塔寺,见陆羽故居桑苎庐塑有陆羽遗像,“服僧伽水田衣,大失本来面目”。便“摹像以正之,并汇诸勒石,以垂不朽云。”从陈大文这段“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上的碑文可知,陈凭吊桑苎庐时,见到室内供有陆羽雕像,只是认为服饰不妥,便重绘遗像并命人刻于石碑(104×39cm )。

故里流传的“遗像”,人物造形头部没裹襥头,而是披巾,可能按明清时期画家的理解所绘。该画的情景是在品茶。笔者称其为“陆子品茶图”。(图3为石碑局部)。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图3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桑苎庐藏版《陆子茶经》像

民国十一年(1922),西塔寺重刻(石印)“桑苎庐藏版”壬戌本《陆子茶经》,为僧常乐校字并于1919年农历八月序,僧演清同年农历十月跋之稿本。

民国二十二年(1933),西塔寺重印(石印)“桑苎庐藏版癸酉岁重刊”《陆子茶经》。僧新明(演清)同年农历十月为之新跋。以上二版《茶经》均沿用了碑像。(图4)

童正祥:别乱造“像”了,这才是陆羽的“标准”像!

图4

总而言之,茶神偶像造形,有的是功能需要,如为了方便灌水,将展“经”偶的头部加了高冠,也是为了神化;有的是便于制作,煮茶偶人物造形写实,而誇大了的风炉的比例,却正好突出了“煎茶”主题。

两种偶像的造形均为年青貌,无胡须,着服常,说明造像者都知道陆羽二十多岁写《茶经》、而立之年推广“煎茶道”的故事。

无独有偶,而传承有据的故里“遗像”,年貌也与偶像如出一辙,这决不仅仅是偶然,而是历史的真实。

总而言之,以上偶像、碑像和书像,共同的特征均为年青貌,其意义在於定格了圣人的成就阶段,符合历史的真实,提供了茶神像的“标本”。有鉴于此, 笔者呼吁关注茶圣造像的当代艺术家、茶学家们,面对当今造像“市场”的乱像,应该引起重视,予以拨乱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