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住嘴的三国人才,“祸从口出”的直接诠释

古往今来,能人倍出,然而有人落魄,有人发迹,有人飞黄腾达,有人暴尸荒野。三国时期有个名士叫张裕,政治眼光长远,能力不错,可这人为何没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掀起风浪呢?这都怪他说话不走脑子,跟曹操手底下的杨修一个德行。

管不住嘴的三国人才,“祸从口出”的直接诠释

张裕原本在刘璋手下做事,早年刘璋忌惮曹操,想请刘备入蜀地,为自己助力,谁知张裕却始终反对,并表示刘备不是善茬,以刘璋的智商肯定会被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刘璋一意孤行,一心想对抗曹操,根本听不进劝。

刘备入川后,刘璋亲自接待,并让张裕作陪。张裕虽是个文人,但相貌却有些“粗鲁”,长着一脸大胡子。刘备见此人相貌奇特,便开玩笑道:“早年我住在涿县,那里有许多姓毛的老百姓,四面八方全都是姓毛的,当地县令说这是‘诸毛绕涿居’。”张裕立马以牙还牙道:“我以前听说有个小官是潞县县令,后来被调到涿县当官。当这人告老还乡后,有人给他写信,不知道信首该如何称呼,索性称其为‘潞涿君’。”潞涿的谐音就是露豚,光屁股的意思。为何张裕会如此回答呢?原来刘备当时把胡子都剃了,下巴光秃秃的,所以张裕才会说他“光屁股”。两人初次见面,张裕就在刘备心里留下了狂妄自大的印象,只是刘备此时寄人篱下,未敢发作罢了。

管不住嘴的三国人才,“祸从口出”的直接诠释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如张裕预料,刘璋被刘备耍得团团转,没出三年便被架空,刘备做了老大。刘备任用了一批刘璋的死党,包括张裕在内。当时曹、刘两股势力正争夺汉中,刘备便请文武百官出主意,张裕直言不讳道:“您虽然能得到汉中的土地,但却未必能收获汉中的民心,所以此去必会损兵折将,不如从长计议。”刘备根本不听劝,坚持派兵与曹军争夺汉中,结局又一次验证了张裕的眼光,虽然刘备打赢了这场仗,但却只得到了土地,并未得到汉中百姓,而且雷铜、吴兰两员大将也死在了战场上,得不偿失。

后来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事件,刘备愈发觉得张裕是个乌鸦嘴,干脆将其架空不用。不得志的张裕便对手下发牢骚道:“最多在庚子年,江山将易主,刘家的天下命不久矣。且看现在主公拿下了益州,可不出九年,益州便会沦于敌手。”然而这句话被刘备安插的探子听去了,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

这么多年刘备早就对张裕的所作所为感到恼火,如今他在背后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刘备终于忍无可忍。为了杀掉张裕,刘备随便找了个理由,说他曾经预测的汉中战况言过其实,命人将张裕打入大狱。饶是诸葛亮等人替张裕求情,可刘备已起了杀心,和人能阻?没过几天张裕便被推上闹市砍了脑袋。

管不住嘴的三国人才,“祸从口出”的直接诠释

由此可见,像张裕、杨修这样的人才,虽然有一定的水平,但坏就坏在了一张嘴上,像刘备这种自诩大度的君主都不能忍,普天下又有哪个上位者敢用这样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