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收購中郵速遞易,能否坐穩“快遞櫃一哥”?

記者|楊霞

近日,剛因推出會員收費制受到熱議,豐巢在智能快遞櫃領域又來了個大動作,把另一家企業中郵速遞易收購了。

5月5日,順豐控股發佈公告稱,參股公司豐巢開曼(Hive Box Holdings Limited)的子公司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的運營主體)及其股東簽署一攬子交易協議。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浙江驛寶、明德控股將減資退出中郵智遞,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的全資子公司。

中郵智遞原股東將有權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股份成為豐巢開曼的股東,預計交易完成後,將合計持有豐巢開曼28.68%股權,順豐對豐巢開曼的持股比例將從13.67%稀釋至9.75%。

本次豐巢開曼整合中郵智遞事項屬於定向收購行為。本次一攬子交易的定價在參考豐巢科技2018年6月股權轉讓的90億估值的基礎上,經豐巢開曼與中郵智遞原股東的友好協商確定,過程中綜合考慮了智能快遞櫃市場發展潛力、運營效率、雙方快遞格口數量等因素。

順豐再加碼快遞櫃

這次交易是順豐在在智能快遞櫃市場的一次重要佈局。

順豐在公告中表示,“這是為了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櫃主業,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快速搶佔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優勢區位,向快遞員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在整合中郵速遞易之前,2017年,豐巢曾以8.1億元收購另一家快遞櫃企業——中集e棧。雙方在此後已經完成了整合,豐巢的市場佔有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此期間,豐巢也已經從快遞行業的智能快遞櫃,完成了向順豐旗下智能快遞櫃的轉變。

最初由2015年6月7日,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以及普洛斯集團共同宣佈創建豐巢科技,總投資規模為5億元,其中順豐佔股35%,申通、中通和韻達各佔20%,普洛斯則佔5%。

此後,中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相繼宣佈轉讓持有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至2018年6月14日,通達系快遞公司全部從豐巢股東名單中退出。2019年12月,普洛斯從豐巢股權名單中退出。

在2019年5月推出特惠電商件後,順豐的包裹業務量迅速增長,在電商大促日、重要節假日期間,業務量激增,又給一線快遞員的配送服務帶來了壓力。在去年雙十一,順豐與豐巢即展開了一些業務融合,未來預計雙方會有更多探索。

另外,界面新聞記者發現,豐巢與中郵速遞易的股權重組在2019年或已有跡可循。

在2019年12月,豐巢快遞櫃的前主體公司豐巢科技的註冊資本由原來約24.50億元變更為約11.67億元,普洛斯等從股東名單中退出,曾引發外界關注。對此,豐巢CMO李文青當時曾回應界面新聞稱:“公司經營發展需要設立了新的主體和組織,對應有相關的調整,新的主體名稱為豐巢網絡。”

據當時的工商信息顯示,豐巢網絡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在2019年11月1日完成了註冊資本、投資總額、投資人等多項工商變更。其中,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變為30.49億元,投資總額由1428萬元增至90億元。

快遞櫃市場要變天?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佈設智能快件箱(即快遞櫃)已達40.6萬組,箱遞率超10%。其中,豐巢全國累計布放17萬組,中郵政速遞易累計布放9.4萬組,兩家企業的鋪設數量均位居行業前列。

隨著此次兩家企業重組,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智能快遞櫃市場格局將接近一家獨大?

不過,即使兩家企業合併,但擺在豐巢面前的還有一個最大的考驗:智能快遞櫃行業一直因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明確等原因,面臨著盈利難的普遍困境。

報告顯示,豐巢開曼在2019年的營收達到16.14億元,淨虧損達到7.81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營收3.34億元,淨虧損2.45億元,截至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36.49億元,負債71.51億元。

中郵智遞在2019年的營收達到4.29億元,淨虧損達到5.17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營收7021萬元,預計淨虧損1.59億元,截至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3946萬元。其中,中郵智遞2019年廣告業務收入為0.63億元,快遞櫃業務收入為3.66億元。本次一攬子交易不包括中郵智遞的廣告業務。

未來,如何發揮出規模效應,儘快擺脫虧損,將成為豐巢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最近豐巢在爭議聲中堅定地推出會員付費制。

近幾年來,我國快遞包裹數依然以每年一百億個的規模高速增長,以豐巢為代表的智能櫃是目前快遞末端交付的方式之一,也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智能快遞櫃行業迎來政策利好。而且,全國快遞櫃數量還有很大的缺口,預計未來3-5年,中國快遞櫃的規模還將出現巨大的增長。

在現在的智能快遞櫃領域,菜鳥驛站下圍繞校園、社區等場景佈局了不少智能快遞櫃,但未披露具體數量;2019年2月京東物流在北上廣深等地集中投放了一批智能快遞櫃,首批投放數量預計達到3000-5000組;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中通快遞公開展示了包括智能快遞櫃在內的一套智慧末端體驗場景。

快遞業專家趙小敏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快遞公司入局智能快遞櫃領域。

這也為豐巢是否能坐穩“快遞櫃一哥”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提供快遞末端解決方案的遞易CEO鄒建華曾對記者表示,“智能快遞櫃行業還沒有形成所謂的巨頭對立格局,原因是這個行業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未來,誰能贏得用戶,誰能有好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在智能快遞櫃領域的競爭,好戲才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