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近期比較火的一則泰國廣告,改編自“喬布斯”“馬雲”的故事。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1976年,21歲的史蒂夫正在進行一個將要改變世界的發明,但在成功之前遇到了難題,他需要別人的建議。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這時,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鮑勃。大鬍子鮑勃顯然不太靠譜,一臉嫌棄地說:“你發明這個有什麼用啊?沒人會買的啦!”

但是水果天天要吃,賣吃的才是最靠譜的。史蒂夫“豁然開朗”:我還是去賣水果吧!於是兩人合夥幹起了水果店。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1999年,35歲的青年馬雲,正在籌辦一個會永遠改變零售業的平臺,面對未來,他帶有一絲迷茫。那一刻,他需要一點建議,於是他找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自信爆棚:“你英語那麼好,應該去當英語老師啊!肯定很多人來的!相信我!”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馬雲一想,對啊,我放著好好的專長不發揮,搞什麼創業,那麼辛苦。

於是轉行開起了“阿利補習班”,激情四射地站在講臺上教大家念“future”(未來),結果卻怨聲載道,毫無未來可言。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廣告的最後,出現的是一家創業機構的品牌,以及其傳達的理念:糟糕的合夥人會毀了你的生意。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這支泰國廣告憑藉幽默、簡短 搞笑的風格,獨特而巧妙的創意和層層遞進的故事,將觀眾牢牢地吸引住,讓人無法拒絕。再加上神反轉帶來的驚喜,將觀眾的好奇心緊緊抓住,腦洞大開的結局和戲劇性的情節,更讓人記憶深刻。

這則廣告火爆的背後,是因為在賣產品之前,他們在用心講故事,短短几分鐘的視頻,就像一部濃縮的電影。

一則會講故事的廣告,為產品的品牌價值加分不少。

用故事做營銷

“通過故事,你可以深入挖掘和觸摸到最有心機、最敵對和最霸道的人的那顆柔弱的心。”故事營銷專家西蒙斯如是說。

營銷就是要讓產品價值走進消費者的心裡。用故事做營銷,就是利用故事思維、故事方法、故事體裁和故事因子來進行營銷活動。它將涉及營銷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尤其以營銷影響力的構建、產生和發揮為重中之重。

何為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是敘事思維,具有整體性、邏輯性(可信性)、意義性和可傳播性。用故事思維可以審視商業構想和營銷模式。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這就是故事思維的魅力所在。如果,我們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說清楚我們想做或正在做的事,那麼,我們一定有什麼沒想好。如果,我們不能用一個動人的故事,緊緊抓住別人的注意力,讓他如痴如醉、欲罷不能,那麼,我們一定有什麼沒做好。如果,我們講的故事前後矛盾、漏洞百出,連我們自己都不信,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

想一個好的故事體裁

體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的種類和式樣。作為種類,故事是有意義、有意思的敘事;作為式樣,故事可以是口頭的、文字的、圖片的、聲音的、實景的,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態,它可以是小說、隨筆、影視、戲劇,乃至行為藝術等。作為體裁的存在,故事在營銷中隨處可見,隨時呈現,轉化為營銷的手段,它可能是產品的附加、銷售的說辭、陳列、廣告、公關宣傳、事件營銷、企業文化與形象、個體英雄、品牌表達。

對公眾來說,他們需要的是故事和神化:事情簡單,因果直接,結果耀眼。“王老吉”一度成為中國茶飲料市場的霸主。“怕上火喝王老吉!”功歸何處?多數說法這是“定位”的勝利。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真的有那麼怕上火嗎?在有著中醫傳統的中國,能去火的東西多了,為什麼是王老吉?這個不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故事,故事,還是故事。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搭建天然帶感的故事場景

是“小小世界”需要場景連接,還是場景連接創造了“小小世界”?這應該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說的,因為相信同一個故事,我們共同創造並生活在這個世界裡。只不過,赫拉利所說的故事把小天地變成了大世界;網絡連接,在大世界裡切分出無數個“小小世界”。


故事都講不好,怎麼賣貨?


無論哪種說法,現場感都是場景的本質,我們可以圍觀,可以體驗,可以參與;或者,我們本來就是劇中人。在這點上,新營銷舊營銷並沒有什麼不同。好場景天然帶感,自有故事在裡面。

星巴克的咖啡總和事業的忙碌有關;米其林星級餐廳似乎象徵著飛機的頭等艙;“雙11”是草根的狂歡,也是“敗家”主婦的盛宴。

場景營銷,張揚消費者主權。然而,場景營銷也可能是更深的陷阱。故事的演出比故事的講述更具現實感,一旦作為角色投入,那麼,也許做個看客都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