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佈與危害

大麥堅黑穗病是大麥上常發生的種傳真菌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大麥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一些研究者認為大麥堅黑穗病比大麥散黑穗病和擬散黑穗病分佈更廣泛。大麥堅黑穗病對大麥生產危害較小,一般造成的平均產量損失為1%~5%。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大麥堅黑穗病平均發病率在10%左右1956年福州近郊龍門縣,一般地塊發病率為4%~5%,部分病重地塊發病率為13.5%。1957年福建新店附近個別病重 田發病率高達50%以上。1989年江蘇蘇北大麥堅黑穗病重病田病穗率達26%。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經過多年防治,總體而言,目前該病害危害較輕,但局部地區較重,如在青藏高原裸大麥(即青稞)種植區,該病害普遍發生,尤其在我國四川甘孜和西藏昌都地區和雲南彌渡的局部地區為害較重,達到流行或嚴重流行程度,田間發病率為4%~8%。在雲南宣威大麥堅黑穗病一般發病率在5%左右,嚴重的超過15%,嚴重地影響了當地大麥產量和品質,阻礙大麥生產的發展。1990——1993年,在阿塞拜疆東部和伊朗阿爾達比( Ardebil)地區調查發現,約一半地塊發生大麥堅黑穗病,估計造成的產量損失約1.37%;1974-1975年,對摩洛哥各地大麥種子抽樣調査發現,84%種子樣品攜帶大麥堅黑粉菌。在種子藥劑處理措施得到普遍應用的地區,大麥堅黑穗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小,但在我國偏遠地區和中東一些地區,人們還是播種未經藥劑處理的種子,因此大麥堅黑穗病仍繼續造成損失。

二、症狀

類似於大麥散黑穗病,大麥堅黑穗病病株直到抽穗期才表現症狀。典型症狀是病株的花器、小穗均被破壞,花器內種子部位被一團深褐色至黑色粉狀物取代,即冬孢子團。黑粉狀物持久包裹在一層銀灰色至灰白色薄膜內,包膜較堅硬,不易破裂,冬孢子間具油脂類物質相互黏聚而不易飛散,病穗組織僅存穗軸,有芒的品種病穗殘存麥芒。病株抽穗比健康株稍晩,多數病穗能抽出旗葉葉鞘,有的病穗包裡在旗葉葉鞘之內而不能完全抽出。黑粉病菌的冬孢子黑粉團偶爾在葉片或莖節部位形成長條形的症狀。病株最上一節的節間長度縮短,株高常較健株略矮。病穗受侵染的嚴重度不同,從整穗發病到病穗上僅個別種子基部有病菌冬孢子團。此外,病原菌的冬孢子主要黏附在收穫的大麥籽粒上,而散落在田間的冬孢子所佔比例較小。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三、防治技術

利用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或系統性殺菌劑(如萎鏽靈或戊唑醇)處理種子,或播種抗病品種,部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大麥堅黑穗病發生。在冬孢子萌發後形成侵染菌絲前,需要不同交配型擔孢子發生交配,這對於該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破壞堅黑穗菌有性生殖循環為未來防控該病害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

1. 化學防治

種子藥劑處理是防止大麥種傳病害的關鍵措施。採用保護性殺菌劑或內吸性殺菌劑處理種子,都能有效防治大麥堅黑穗病。

1>藥劑浸種 播種前用15%三唑醇可溼性粉劑100g,或20%三唑酮乳油150mL,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300g,配製100kg藥液,可浸100kg種子。浸種36~48h後撈出種子並晾曬乾,即可播種,浸種時間可根據溫度高低適當延長或縮短。

2>藥劑拌種 可採用佔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能有效殺滅種子表面攜帶的大麥堅黑穗病菌冬孢子;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用藥量佔種子重量的0.2%,防治效果可達100%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用藥量佔種子重量的0.5%;15%三唑醇幹拌種劑拌種,用藥量佔種子重的0.1%。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2. 農業防治

1>選用無菌良種 建立無病留種田,在大麥抽穗灌漿期,大麥堅黑穗病症狀已明顯表現出來,及時發現並拔除制種田間的病株、病穗,並帶出田外燒燬或漚肥,以減少病原菌冬孢子數量,降低種子帶菌率利用PCR技術可以快速抽查、檢測田間病株率。同時,注意種子更新換代,少用或儘量不用自留麥種:多選用原種或良種和籽粒飽滿、發芽勢強的種子,使播種後出苗快而整齊,減少病菌侵染概率。

2>適期播種 大麥堅黑穗病適宜發病土溫為20~25℃。對於冬大麥,播種早,士溫高,黑穗病發生重而條紋病發生輕;播種遲,土溫低,黑穗病發生輕而條紋病發生重,春大麥的情況恰相反。適宜時期播種,有利於減少種子萌發至麥苗出土時間,可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利用機械條播,深淺一致,出苗快而整齊,可有效減輕病害發生。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3. 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種子處理能成功防控大麥堅黑穗病,抗病品種選育工作未得到重視。但是,美國科學家發現許多品種對14個生理小種中的部分小種具有抗性。大麥對堅黑粉菌抗性符合基因對基因假說,並在鑑別寄主中發現與無毒基因相對應的抗病基因,如抗病基因Ruh1、Ruh2、Ruh3、Ruh4/Ruh5和Ruh6等分別從鑑別寄主 Hannchen(C.I.531)、 Excelsior(C.I.1248)、 Nepal(C.L.595)或品種 Keystone(C.I.10877)、Himalaya(C.I.1312)以及 Plush中鑑定出來。在一些品系中,主效基因抗性是由1對顯性基因控制;而在其他材料中,已發現主效基因抗性是受2對、3對或4對獨立遺傳的基因調控。

然而,1個抗病基因還不能保證品種不受病原菌侵染,而僅能控制病穗不再發展。 Wells(1958)利用普通遺傳學分析發現,大麥品種 Titan(C.I.7055)、O.A.C.21(C.I.1470)、 Ogalitsu(C.I.7152)和 Oncidium(C.I.7269)均含有抗病基因Uh, Anoidiun還包含抗病基因Uh2, Ogalitsu具有另一個抗病基因uh3,Jet(C.I.967)含有抗病基因uh4。大麥品種 Pannier(C.I.1330)含有抗8號小種的4個獨立遺傳抗病基因。春大麥品種Gree(C.I.15256)、 Beacon(C.I.15480)、 Conquest(C.I.11638)和 Morex(C.I.15773)抗U. horder的13個生理小種。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通過遺傳分析和抗病基因標記定位,獲得與抗病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如已經獲得與Q21861的抗堅黑穗病基因Ruhq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該基因第五染色體短臂上,利用 HarringtonTR36遺傳群體,將抗病基因載體品種TR306的Ruh1已標記定位在第一染色體的短臂上。利用已獲得的分子標記開展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可以加速抗病育種的進程,提高育種效率。目前也發現了一些控制部分抗性的微效基因。有的品種表現為部分抗性,即部分感病性,即病株的部分麥穗被侵染而發病,或者表現為病害的嚴重度降低。

來源:《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病蟲害科普丨大麥堅黑穗病的危害與防治

植醫堂,國內領先開創的“人工智能+網絡植物醫院”在線平臺,提供一站式的農作物健康在線診療服務。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上海植醫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