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上)日軍戰術

上回我們分析了日軍的“神風”戰術,那麼這次我們迴歸正題,來看看美軍是如何防禦他們的。

近視的“千里眼”

如果要想在最快的時間發現日軍就必須儘可能早的發現他們的位置,不過於各種原因,這個任務反而變得會比較困難。例如,如果離陸地近的話,日軍飛機可以利用陸地在雷達上造成的“陰影”來躲避美軍的偵測。他們還可以在一定距離內跟蹤返回的美軍飛機,這樣一來,觀察雷達信號的士兵很難識別哪些飛機是自己人,哪些是日軍的。另外,“神風”隊員還可以利用雲層來隱藏自己,或是利用太陽讓美軍高射炮手處於逆光的位置。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美軍艦艇裝備的SK與SM雷達,不過在某些時候它們並不好用

雖然美國海軍有很多艦艇都配備了對空搜索雷達,但那些雷達並不是萬能的,看似神奇的玩意兒在關鍵時刻無法提供足夠的預警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嚴重問題。安裝在大型艦船上的標準對空搜索系統——SK雷達在對高空飛行和低空飛行的飛機進行偵測時均表現出了不穩定的性能。它可探測到80公里以外的飛機,不過這種長波雷達會產生勞埃德鏡效應。雷達信號在特定的高度會出現一個“空值”。如果飛機進入這個“空值”中就會在雷達屏幕上消失,這樣就使雷達操作員很難與敵機保持不間斷的接觸。如果飛機從4600米以下接近,那麼在進入40公里以內的區域後雷達基本上就處於“失明”狀態了。除了SK雷達美軍還有一種SM雷達,SM雷達在近距離的精度較高,但它對處在高空的飛機的偵測距離非常有限。那麼有朋友就會說如果把它倆放在一起不就能互補了嗎?然而,在同時裝有SK和SM雷達的大型船隻上,兩種雷達間的相互干擾會阻礙SM雷達。當有“神風”接近時,情況甚至會變得更糟,海雜波和其它的雷達信號會使其變成真正的“瞎子”。

遠程火力

當時,美國海軍大多數的艦艇的防空火力通常由三種口徑的防空炮構成。它們是負責遠程5英寸的高平兩用炮,負責中近層防空的40毫米的速射炮和負責最內層防空的20毫米速射炮。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各有不相同。一門Mk12 5/38火炮在火控設備的控制下有效射程為9100多米,40毫米速射炮的有效射程一般在2700米以內,20毫米速射炮的有效射程在1800米以內。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新墨西哥”號戰列艦上裝備的的5/25型火炮

在5英寸火炮系列中,較早出現的5/25型火炮通常被安裝在一些老式的巡洋艦、戰列艦和航母上,這種火炮的其設計可追溯到1921年。它有一個較短的炮管,這使它能更容易的與快速移動的目標交戰,但短炮管也會讓炮彈的初度變得相對較低,從而使射程變短。5/25的升級版是5/38型火炮,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型號,以致在整個二戰中它成了美國海軍艦艇上的標配。相比5/25型,5/38型增加了炮管的長度,這就使得炮彈的初速比以前更高,射程也變得更遠。半固定彈藥和自動提彈機的應用也提高了火炮的射速,一群訓練有素的炮手每分鐘可以發射15發炮彈甚至更多。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美軍“埃塞克斯”級航母上裝備的雙聯裝5/38型火炮

為了使5英寸的火炮能夠準確的擊中移動中的飛機,還需要一個精準的火控設備。Mk 33火控指揮儀是第一種為操控5/38火炮而設計的火控設備。這種指揮儀能夠跟蹤速度高達320節的目標,還可以跟蹤400節速度俯衝的飛機。不過Mk33在計算射擊諸元時顯得過慢,特別面對高速機動的目標時基本無法及時計算出設射擊諸元。Mk33的升級版是Mk 37。這個新系統的計算機被安裝在甲板下方。該系統可以自動生成400節水平運動和250節俯衝運動目標的射擊諸元。而Mk4火控雷達的加入則讓其減少了計算射擊諸元所需的時間。不過,Mk37也並不是特別的完美。到1945年時,它在“神風特攻隊”面前開始暴露自己的弱點。Mk37最有效的計算距離是5500米以外,但在到了2700米以內就開始變得越來越不準確,在270米以內就基本無法有效進行計算了。這就導致水兵們在近距離內必須使用Mk51和Mk57手動指揮儀。到戰爭後期,許多艦船把它們的5英寸火炮都分成了兩部分。其中一些由Mk37控制,以獲得更好的遠程火力,另一些由手動指揮儀控制,用於近距離射擊。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反“神風”利器之一,VT引信

戰爭中後期,VT引信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5英寸火炮的威力。出於安全考慮,美國海軍將其稱之為可變定時引信。這種1940年開發出來的高機密高優先級的裝置能夠發出無線電信號來探測目標,並可自行在目標附近爆炸。這種引信解決了普通高射炮彈必須預先設定高度和時間的問題,也大大提高了5英寸火炮的有效性。美國海軍估計,一枚裝有VT引信的炮彈比普通炮彈的效率高出了四倍。被5英寸火炮擊落的“神風”特攻機中有56%是VT引信的傑作。不過這種威力強大的VT引擎還是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原因在於很多時候,日軍的“神風”在被發現時交戰距離實際上已經變得非常近了。再有,對付超低空突防的“神風”時,VT引信時常會被海水的回波提前引爆,導致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攔截。所以艦隊防空火力的中堅力量依然是那些口徑較小的40毫米和20毫米速射炮。

中堅力量

對於40毫米速射炮,火控最初是由Mk44指揮儀提供的,不過很快,它就被不太複雜但更有效的Mk51所取代。因為Mk51會被放置在遠離火炮振動、煙霧和閃光的地方,所以它會更有效率。而易於生產的特點,也這意味著它可以大量裝配在戰艦上。戰爭後期,Mk 51逐漸被更先進的Mk57和Mk63所取代。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美軍戰艦上普遍的裝備40mm博福斯速射炮,火炮身後的小圓形掩體中就是Mk51指揮儀

對於射程較近的20毫米速射炮來說,其瞄準方式更加簡單,炮手可通過火炮上的環形瞄準器進行瞄準,也可以與Mk14陀螺瞄準器配合使用,據美國海軍估計,使用Mk14能讓20毫米速射炮的效率提高50%。然而對於“神風”來說20毫米防空炮的炮彈的威力過於弱小,在撞擊艦船前很難將其完全摧毀。戰爭後期,美國海軍開始用雙聯裝20毫米速射炮取代單管的20毫米速射炮。這樣,在增加了火力的同時可減輕一些重量,從而能讓艦船安裝更多的40毫米速射炮。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電影《決戰中途島》中“亞利桑那”號上的美軍士兵操縱20mm Mk10速射炮反擊日軍的攻擊

數量眾多的20毫米和40毫米速射炮雖然能夠很從容的對付那些發動常規空襲的戰機,但當面對“神風特攻隊”時它們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由於較小的20毫米和40毫米炮彈不能安裝VT引信,所以,即便這些速射炮成功地點燃了一個猛衝的“神風”或打掉了飛機的其中一個機翼,他們還是會依靠自身的動能衝向目標。為了確保那些“神風”不會傷害到艦船,速射炮的射手們必須竭盡全力將其徹底摧毀或讓飛機偏轉到離戰艦足夠遠的地方。儘管如此,40毫米速射炮在擊落“神風特攻隊”方面依然還是最有效的。根據美國海軍收集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神風”是被20毫米和40毫米速射炮擊落的。其中40毫米炮佔50%,20毫米炮佔27%,剩下的才是被5英寸炮擊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