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本文作者:Michael Wui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电视剧《清平乐》第17-18集,“西夏之乱”一节使剧情进入了值得反复细品的戏剧高潮,官家一人之心系天下万民,其艰可泣,其难可叹。

夜宫独处:元昊上书直逼中朝,国威有损,国君蒙羞!官家临事之初,更多的是愤怒的情绪涌动——目含急火,硬拳紧握,一时激愤一泄而出!

王凯表演的爆发力极好,一句“辱我太甚”,台词的怒声极富感染力,面部肌肉调动凌厉冷硬,他的眼神在这里不仅仅有愤怒的意味,更有准确的聚焦——所以他的眼光并不空洞,传递出百般隐忍也无法遏止的怒火,一瞬间让人深感“惊惧——心悸”的共情,在别无他人的环境之中,这是他难得的爆发。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御驾亲征”之辩:这一场戏眼所在,无疑在官家一人。起初,众臣之争已经为责先君乃至官家之过埋下伏笔,一众诤臣已势如离弦之箭,争执不下。此时,官家临堂,先以孟子与梁惠王之对,抛出王道之理,看起来是战与不战之困,实际上是作为君主在辩证战乱与民生的纠结。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鲜少有战争是单纯的开疆拓土,一时意气,我们总是用善恶是非判别战争的合法性,这便太过简单了。这个时候,剧作中群臣和官家的视角就产生了分歧:群臣视角以苏舜钦为首,主张王道乃君主应有庇护百姓之勇;而官家的视角显然更宽广——亚圣本身的治世观念就是“仁政”与“民贵君轻”,官家民生至上的仁厚并非怯懦。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紧接着,官家抛出了“御驾亲征”的想法,君臣矛盾达到了顶峰:臣子一方,揣测上意,认为仁宗亲征是以一时意气弥补此前懦软之过;而官家这方,先写下承诺,免诤臣之罪,让臣子尽言其理,但是前提始终坚持——拟定亲征诏书。而后,官家以前唐之鉴,以及大宋重文抑武的政策,据先祖之例,解释亲征必要性。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这场对峙,能感觉到官家显然对群臣的攻击有备而来,思虑周全。从策略上,他打开言路,以退为进,从思路上,他的历史观更为广阔,

与群臣只看重帝王情绪化因此才亲征的揣测格局大为不同。最后,官家以“罪己”表达出衷肠与决心,从理与情两个层面,令群臣信服。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王凯的这一段表演,行云流水,层次分明:从头到尾,他对人物吃得很透,因此表演目标十分明确,他预设了群臣的攻讦,一步步诱导之,并“借力打力”地申明自己的态度。因此,他的眼神从容深邃,从容到两声朗笑,都带着一种“看透”的智慧。所有涉及“御驾亲征”的部分王凯表现出坚不可摧的韧性,加重形体和台词的量感。特别是力陈御驾亲征必要性的一段,台词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言语中分明的颗粒感,如玉石相击,顿挫精准,节奏畅快,让戏剧冲突通过他的富有变化与张力的表演推向引人入胜的高潮。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师生之对:其实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官家的御驾亲征绝非意气用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几乎说服了臣子。谁知先生晏殊的一番话,就那么一个理由,便扭转了局面——“官家无子嗣”!这是属于仁宗个人最痛的软肋之一,这之前的朝堂之争,关于宗室子入嗣,始终没有定论,在这里,高潮翻覆之下,终于让官家不仅放弃了亲征,还入嗣了宗室之子,戏剧情节在经过了几番转折之后,终于形成了一个闭合。这部剧所以朝堂戏的部分,真的有很多“局”和“悬念”,总会有所填补与交代,需要慢品。这一幕难为了晏殊和官家——这样戳痛心扉的话非要先生来说,这番罪业却是非官家承载而无可取代。二人对躬,一为请罪,一为领受,一为师生之礼,一为君臣之道,看得人绞缠纠结,祯·太难了!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王凯这里面又展现了稳固戏剧节奏,增强情感表现力的高超技艺:一句“悬丝傀儡”,目中含泪,又一次,他被“压”了下去,被压得冠冕堂皇,无从抵抗;又一次,他是被从前依赖的先生劝解,从最亲近的人那里,总是得不到他憧憬的支持!百感交集于这汪泪眼,没有一丝不足,没有一点过分。情感的浓度让前时的紧绷稍稍见缓,却让人猝不及防又进去了另外一重不一样却恐怕更深重的感伤之中,情绪延宕的高手,王凯当之无愧!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尾声:高墙之下,官家终于爆发,只不过是对着一位不谙世事的小宦官而已,他第一次摆出了“杀”的威胁,却是那么无力而沮丧。此时的王凯,爆发力与控制力并举,背影之中都是愤懑,看起来不长的戏份,但是走路姿态,形体目光,无一不是准确而生动的刻画,他爆得烈,也收得紧,自如度绝佳!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一部好的历史剧,要让史观符合历史,要让人事符合人性。《清平乐》的这一段建立在北宋史实之上的朝堂之争,真是淋漓尽致——历史的留白要用细节去填补,它如果只是史书的反映,就太过干瘪。从这部剧对宋仁宗的刻画上,我们看到了北宋君权的受限,看到了一种在以往历史剧中没有见过的“天下观”,这家国在此时,从来不是帝王一家之国,从来不由得帝王一人“呼风唤雨”。从前,宋代的重文抑武,只是一个概念,在这部剧的描绘之下,我们似乎叩问到了历史的某种因果。历史的尘埃落在一个人的肩膀上就是一座山,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而宋仁宗的成功刻画,更让他摆脱了帝王作为权力符号的刻板印象。这个形象有层次,也有统一,他有盛怒,盛怒之后,却仍旧关心臣下。对一个小宦官的遭遇,他也能感同身受,念及百姓凄苦,慨叹自己没有做好君父!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仁”是赵祯一生的主旨。在历史上,他是“四平八稳”的皇帝,在剧中,他的人性面被丰满起来——让他的仁落在了具体的微末之节中,也让他的韬略依照历史的想象在前朝得以施展。比起情情爱爱,这样的格局,应该更是历史的风情与面貌,这样的刻画,应该更尊重观众的智商。

而王凯在剧中的表演,也堪称帝王角色的又一个典范。因为《清平乐》赋于仁宗一切人性的具体外化,他都捕捉到了——仁宗只有独处时才“发飙”,和自幼一起长大的茂则相处时,才能见到他撇嘴一笑的俏皮。王凯精准的演绎丝毫不会过力,因为他知道,他只要一“用力过猛”,官家的为难就变成了一种可怜兮兮的“被打压”,其实不是这样的——官家的难,恰恰在于他高拔的心智所在意的平衡:私情与公理,情绪与天下,仁义与王道,朝局与宫闱……他分寸上丝毫不能乱,即便是深思熟虑后的一场“爆发”、一次勇敢,也要在又一次的明辨后,退却一步。王凯的表演明显抓住了这个人物的弧光,那就是“宿命”。他不是一味的苦,而是这颗人性与君治相交融的种子早已埋进了官家的心里,在他的一生开枝散叶,最终走向历史早已为他写就的命运之中。所以,他演得郁而不苦,厉而不硬,喜而不躁,难而不怨——这是真正与剧中宋仁宗的人性合而为一的塑造——不只是表演,而是“成为”。由王凯这样的好演员担起如此恢宏的历史巨制,不仅十分称职于“大男主”,而且是绝对“舍他其谁”的存在。

《清平乐》一场“御驾亲征”之辩精彩至极,王凯的表演无懈可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