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據報載:2008年2月20日晨,著名作家浩然在北京辭世,享年76歲。得知這一消息的那一天,自己沉默了。作為60年代初出生的那撥人中的一份子,對作家浩然的崇拜,遠非今天許多熱愛文學的人所能比擬。

1972年,自己11歲那年,浩然出版了長篇小說《金光大道》。正是這部《金光大道》,讓自己對文學又多了一層痴迷。那時的浩然對自己而言簡直就是一個神秘的人物,渴望著能夠有一天象他那樣成為一個大作家。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收音機是豐富家庭業餘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傳播工具。自己知道《金光大道》這部作品就是來自家中的那臺“向陽牌”收音機,時至今日仍然佩服母親當初購買那臺收音機的舉動。

每天晚上8點30分,收聽長篇小說連播《金光大道》,是那一時期自己最快樂的時光,也是自己每天最大的盼頭。一天聽不著,便感覺生活中缺少點啥似的。可以這樣說,那些日子裡,因為有了長篇小說《金光大道》,生活變得充實了,也感覺有意思很多。而書中的人物、命運更是始終牽動著自己的心。

後來當《金光大道》播送完的時候,自己曾一度很失落,於是便打聽著在那裡能夠買到長篇小說《金光大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扶余縣新華書店發現了嚮往已久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一問價格嚇了一大跳,一元多錢。這是自己從幼年開始購買小人書生涯中遇到的最貴的一本書。明擺著的,靠自己口熬肚攢的那幾角錢是買不下來的。於是便央求書店營業員給多留兩天,肯定來買。

從書店回家的那天晚上,自己便有些魂不守舍了,眼前始終晃動著那本厚厚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的影子。特別是那書的封面:田野上升起一輪紅色的太陽,一臺拖拉機在田野裡奔跑著。真是太有誘惑力了。

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回到家裡,當自己忐忑不安地把購買《金光大道》的想法一說,父母慨然應允,一點奔沒打。就這樣自己從書店抱回了《金光大道》一書。時至今日,《金光大道》一書仍然為自己所珍藏著,永遠。

一元多錢在那個年代實在是太值錢了,能買許許多多的東西。但是父母卻沒那麼想,而是永遠的支持與付出。後來又從家裡那有限的積蓄中拿出錢來為他們的兒子買了許許多多的書。

兩年以後的1974年,又購買了浩然的中篇小說《西沙兒女》正氣篇和奇志篇。讀著感覺仍然很好,這對於一個13歲的少年來說的確難得。

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粉碎“四人幫”以後,斷斷續續的傳聞說作家浩然不那麼吃香了,什麼八億人民一個作家了,《西沙兒女》宣揚“文革”思想了等等,各種說法接踵而來。自己對此始終是似懂非懂,或是學識淺薄吧!

浩然走了,許多媒體包括互聯網紛紛發表各種文章予以紀念。悲痛者有之、酸楚者更是大有人在。其實拋除其他因素,浩然就是一位作家,一位生活在農民中間,為農民而寫作的作家。

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關於對浩然的評價也是許許多多,一位長春的名董輯、字逍遙的先生在他一篇題為《“殘缺時代”的“健康作家”》的文章結尾這樣寫道:

“浩然的小說也許在文學上漏洞百出,但是其社會學價值、歷史學價值以及獨有的“文革美學”特點,仍然可以擺在學術的桌面上,至少可以從負面顯示出一些什麼來。在歷史益發陷入眾聲喧譁以後,小說,哪怕是壞小說,其見證作用也是不可多得的,是有關於歷史的清晰的敘說。”

作家浩然:時代並未將他遺忘——一個讀者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