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餐就是裸奔”,張文宏豪引國人餐桌文明新風尚

1. 為防疫抗疫,張文宏操碎了心!對餐桌文明更操心

若問為中國與全球防疫操碎了心的防疫抗疫專家是誰,相信國人幾乎異口同聲,並脫口而出:鍾南山和張文宏兩位教授。對於德高望重的鐘老,暫且按下不表,後有長篇背書。在這裡,單挑可愛的不要不要的“網紅專家”——張文宏教授。

看世界|“不分餐就是裸奔”,張文宏豪引國人餐桌文明新風尚

不分餐就是裸奔!

如今,我國的抗疫已經取得階段性大捷,其中,曾經關於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小事”,在鍾教授、張教授等我國專家學者的苦口婆心與嚴色正告,加之有知識、懂生活的年輕人推波助瀾中,先是,不當回事的老人們點讚了——聽專家教授的!後來,歐美也開始點讚了——中國專家說得對!

“最可怕的是什麼?是別人用自己的筷子給你夾菜。”無論從全套科學防疫知識的由淺入深通俗易懂,還是保持社交距離、堅決推行分餐重要性的科普化、趣味化,進而見效、有效,張教授可謂“防疫專家+語言學家”雙袍加身,為防疫——全民保命,張文宏操碎了心!現在,張文宏“裸奔”說,又開始為餐桌文明操心……

萬眾齊心,其利斷金!想想偉大的抗疫戰爭,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億萬人說居家不出就都不出了,病毒說隔離也就被隔離了!再想想,自古以來,我們重文明的古人就有很多餐桌禮儀、規矩,只是後來出現了短暫的波折與中斷而已。重拾餐桌文明,併發揚光大,必然是強勢崛起必帶的節奏之一。

2.發揚光大老祖宗傳給我們的“餐桌文化”

“伴隨著物質文明的極速發展,精神文明必然呈現爆發態勢。特別是對於擁有悠久、燦爛文化傳統的中國,必然如此……”。就近,從三個多月來,國人戴口罩、勤洗手、 不出門、少聚集的自覺、自省、自律;望遠,從二十年前的高聲喧譁、粗話連篇、唾沫四濺、“吞雲吐霧”、隨地吐痰近乎絕跡,以及這幾年酒駕、醉駕越來越少,特別是一些陳規陋習幾乎瞬間消失,可見一斑。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具體到餐桌這一堪稱文明的重要,甚至核心要素而言,從餐桌上的盛宴始、“剩宴”終,浪費嚴重(剩菜也不打包)、推杯換盞、吃相難看,喝剩的茶水隨意潑灑在地上,吃剩的骨頭、魚刺等隨手丟棄等陋習日益鮮見,到餐桌上開始設立公筷、公勺的簡單分餐,再到餐桌下的預約、等待、接待、禮儀等餐桌文明新風尚遍灑神州大地,我們向更加層次跨越的文明之旅從未停歇。

看世界|“不分餐就是裸奔”,張文宏豪引國人餐桌文明新風尚

毋庸置疑,餐桌文明,既折射出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相關素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也是展現一個群體,乃至公眾整體素養的重要窗口。最為重要的是,餐桌文明,更是現代化中國面向世界的絕佳展示舞臺。

歷史早已證明,無論身處怎樣的時代與環境,絕不能讓不文明甚至野蠻惡俗的現象敗壞社會風氣,否則,必然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損害。在走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越是迎來好時代,越要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越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餐桌文明等傳統美德。

3.小餐桌,不僅僅需要新風尚

作為世界上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堪稱雙優的大國,對於圍繞小小餐桌的飛沫、唾液傳播之嚴重危害,大部分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實上,在餐桌上出現不文明現象,主要是“面子觀”和“虛榮心”,以及圖熱鬧等作祟。故除了營造一個文明又溫馨的家餐桌文化,還要引領、營造良好的公共的餐桌文明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禮儀的精髓是“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減少用餐不文明行為,需要每個人換位思考。“希望通過宣傳引導,逐步形成以驕奢淫逸為恥、以節儉消費為榮,以大聲喧譁為恥、以安靜就餐為榮的餐桌文化,倡導大家遵守公共道德規範,愛護用餐環境,實現文明用餐。”

誠然,人們認識和接受一種新習慣,也包括找回好習慣,是需要一定的過程與痛苦的改變,自然離不開社會宣傳和引導,特別是政府的強力推動。推廣餐桌文明,崇尚餐桌新風尚需要全民,全社會共同努力。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品牌與企業不約而同,做著相應的努力,比如,五一期間曲美家居就推出餐桌新風尚,給到消費者真金白金的實惠同時,還推廣餐桌文明理念,推崇餐桌新風尚。

望更多的企業和品牌為促進這樣的改變不約而同! “文明新風尚”——從餐桌開始,此生入華夏,一切定如我們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