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經常有人說,我很喜歡寫作,但是卻難以堅持下去。曾經我也一樣,懷抱著一顆想要寫作的心,卻鮮少付諸行動,直到閱讀了村上春樹的書之後,我才發生了改變。

第一次閱讀這本《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在去年年初。最近幾天又重新閱讀了一遍。二刷才發現,之前自己的閱讀,是懵懂的。如今再看一遍,看到了很多之前沒有關注到的點,也擁有了更多不一樣的啟發。

我想,這不僅是因為閱讀的心境不同,還因為如今的我無論是經歷或是思想相較於去年都發生了變化,所以閱讀的深度和感受就自然而然地改變了。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它甚至能夠作為一部指導後輩成為小說家的行動指南。

本書一共分為十二個章節,分別講述了什麼是小說家、成為小說家之後的生活、對於文學獎的看法、關於原創性、寫小說的技巧、為誰而寫等內容,將一般讀者會好奇的問題仔細論述表達。

除此之外,他更是在書中寫到了自己平時的寫作狀態和除了寫作之外的生活狀態,打破人們對小說家放蕩不羈或者窮困潦倒的刻板印象,重新塑造全新的、平淡無奇的、甚至是普通平庸的作家形象。

儘管他知道這對於讀者而言會是個巨大的衝擊,也許讀者會對此感到失望和難以置信,甚至會後悔自己曾經閱讀過這個看起來平凡無比的傢伙的書。

寫出這種真實情況的村上春樹無疑是可愛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坦白與直接,讓人對他反感不起來,反而是大加讚賞。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對於這本書,村上春樹是如此評價的:

“就結果而言,本書看來會被當作”自傳性隨筆”對待,但我原本並沒有打算這麼去寫。我只是想盡量具體地、真實地記錄下自己作為小說家走過了怎樣一條路,又抱著怎樣的想法走到了今天。話雖如此,堅持寫小說,也無外乎不斷的表達自我,因此要談論寫作,就不得不談論自己。”

自古以來,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被理解是每個表達者的心願。村上春樹也不例外。

對於我而言,與其說這本書是村上先生的“自傳性隨筆”,倒不如說是他作為一位小說家的自我修養,和對後輩們真誠的剖白與無私的幫助。他獨具匠心地運用文字寫出自己的經歷,毫無保留地告訴廣大讀者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所採取的行動和產生的結果,無論事情成敗結果好壞,他都毫不遮掩,娓娓道來,給人一種無比坦蕩的真實感。

在他的書裡,能夠看到許多力量,例如熱愛,例如全力以赴。

縱觀村上春樹在世界文壇多年的表現,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而他對文學創作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更是值廣大熱愛寫作之人學習。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熱愛,是對寫作最深的尊重

截止到本書出版之日,距離他在神宮球場看棒球比賽時突然被“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的念頭擊中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始終筆輟不耕,寫出了《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1Q84》等著作,文學作品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引起一陣日本文學風潮。

那麼,在村上春樹如此漫長的小說家生涯當中,讓他始終保持創作的秘訣是什麼呢?許多人都喜歡用“堅持”“毅力”這樣的詞語來表達長期做一件事情的品質,但是對於村上春樹而言,熱情和興趣才是不斷引領他走下去的動力,快樂是他保持創作的秘訣,內心對文字的熱愛是他對寫作最深的尊重。

正如他在文中所說:

“寫第一部小說時感受到的創作的“舒爽”和“快樂”,直到今天也基本沒有改變。每天一大早睜眼起床,到廚房裡熱一壺咖啡,倒進大大的馬克杯裡,端著杯子在書桌前坐下,打開電腦(時不時還會懷念四百字一頁的稿紙和用了多年的萬寶龍粗頭鋼筆)。然後開始左思右想:“好了,接下來寫什麼呢?”這時候真是幸福。”

熱愛,讓他每天的寫作成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清醒,是對自我最真的認知

如果說,“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只是突然降臨的念頭,那麼在這漫長的三十餘年小說家生涯中,村上春樹都對自己保持著無比清醒的自我認知。

他說,“我絕不是以天才自居,也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殊的才華。”

而他能夠連續三十多年作為職業小說家生存下來,是因為“我長年以來最為珍視的(如今依然最為珍視),就是“我被某種特別的力量賦予了寫小說的機遇”這個坦率的認知。”

命運,從來都是強者的謙辭,弱者的藉口。

在世界文壇達到如此高峰的今天,村上春樹依然保持著清晰的自我認知。他用謙卑的態度感謝著命運的饋贈,也在盡其所能地保護著這樣珍貴的禮物。

時刻保持清醒認知的人,永遠不會被命運辜負。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村上春樹送給所有寫作者的成長指南

準確,是對錶達最高的敬意

語言是具有共性的,文字卻是頑皮的。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排列組合,甚至是添加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都會讓同一句話表達出不同的意思。

所以,作為一名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有自己的原則,誓必要捍衛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嚴謹度。正如他在本書中所說:

“然而語言這東西本來是剛強的,擁有久經歷史考驗的堅韌力量,無論受到何種人物何等粗暴的對待,都不至於損傷其自律性。用盡所能,想盡一切辦法檢驗語言的可能性,極力拓展那有效性的範圍,是每一位作家被賦予的權利。沒有這樣的冒險精神,任何新事物都不可能誕生。”

他用自己的方法,在日語的文法基礎上構造出獨特的表達體系,力求書寫出內心最想要表達的東西。於是,他成功塑造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意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不得不說,這是非常值得廣大讀者,尤其是有意往寫作方向發展的讀者朋友們學習。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讀不懂村上春樹,他筆下描寫的世界和意識流,似乎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但是在重讀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懂得了什麼。而這樣的懂得,必然會拉近我與他的作品之間的距離,這個認知讓我很是開心,也更加堅定了我要繼續寫作的決心。

那麼,無論未來如何,都要努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