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營17天覆盤:前進雖然緩慢,但不會停止

文/莉安

寫作營17天覆盤:前進雖然緩慢,但不會停止

在加入懷左學長的寫作蛻變營之前,我有過一小段自己摸索寫作的時光。

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推送過20篇自嗨式的隨筆,也報過別人的寫作課,但收效甚微。

後來我終於報名了學長的寫作營,聽課之後發現學長的課重在寫作的思維,其次才是方法,我知道自己來對了。


對於寫作的認知改變

寫作就是用文字和別人對話。

回想之前寫作時主要是記錄,不怎麼寫自己的感悟,一是因為不擅長,二是因為覺得感悟不是很重要,最後一段說幾句就好。現在想來,覺得有點應付讀者。

在寫作營的17天裡,也打卡了17次。

聽了第三課《新手寫作應避免的幾個大坑》後,牢牢記住了一句話:“寫作,重要的不是日更,而是如何才能讓你的文章給別人帶來價值,引發讀者共鳴。”

寫作營17天覆盤:前進雖然緩慢,但不會停止

在這17天裡,我從不會寫感悟到養成了寫感悟的習慣。我明白了“感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這部分最有價值。我也開始代入讀者思維去寫文,雖然目前的能力不確保絕對引起讀者的共鳴。

我明白了寫文章不僅僅是單純表達,它還帶著寫作者的思考。

有時候我會思考為什麼寫文要使讀者產生共鳴?有一天,我讀優秀文章的時候,被某個觀點戳中了,一種感動的能量從內心湧上來,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引起共鳴的好處。

再想想我為何關注那些自媒體人,主要因為他們分享了有價值的信息、乾貨和感悟。稀缺的往往有價值。

優秀寫作者的“感悟”可以使讀者得到共鳴,得到啟發。後來我寫作業的時候就有了讀者思維,開始習慣寫感悟,也整理自己的核心觀點,使自己文章是完整而有價值的。


更加留心生活

生活處處是素材。

真正“由小見大”學會挖掘細節還是從第十三課 《如何寫出引發共鳴的金句》開始的。在此之前,我只會摘記金句,不會深入分析。

這節課的作業就是分析金句,分析為什麼喜歡和對自己的啟發。完成作業後,我聯想到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深入思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不再是跟以前一樣做個吃瓜群眾。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寫作者,應該懂得在日常的觀察中學習,培養寫作敏感。

在行動上,我也開始藉助頭條號這個平臺把生活中所見所聞用自己的語言搬上去,並說出自己的思考,這種感覺棒極了。


寫作是一次次戰勝自己

寫作營17天覆盤:前進雖然緩慢,但不會停止

1.消極

我看到很多同學因為寫作,倒逼自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我真心佩服他們,因為他們做到了我沒能做到的。

我還是沒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之前的八點起床也就維持了幾天。打卡作業的提交時間也推遲到很晚,而且不規律。

有一次因為太遲就乾脆提交了筆記,因為不想中斷日籤。有的人愛吃,有的人貪睡,而我就屬於後者。我習慣了熬夜,但熬夜的壞處很多,影響了精神狀態,間接也影響了寫作效率,這是我要注意的。

我還發現自己堆積了4篇待修改的作業,因為沒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2.積極

養成了“修改文章”的平常心。

打卡作業第一次拿10分這個滿分就是修改後才有的分數。感謝讚美助教一次次細心地指出我作業中不足,我才知道自己打卡作業待完善的點。

通過修改,不僅文章的閱讀感變好,在後來的寫作中,我考慮的點也變得更全面,儘量犯過的錯誤不再犯。


3.比較心理也是進步的推力

我還是會羨慕別人優秀的作業,但是也明白別人優秀的背後也付出了太多。我習慣了看別人的置頂作業,自己只求認真寫好作業。

雖然我的寫作水平進步得不明顯,但是我會再接再厲的,即使結營,我也會持之以恆地練習。


結語

在這17天的寫作時光裡,我要感謝懷左學長的悉心教誨、讚美助教的細心點評以及小海班班的鼓勵,感謝同儕們的陪伴和支持,感謝我們這個溫暖而向上的寫作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