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衍生出了許多網絡活動,如遊戲、直播等。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的網絡語順勢而生,其組合包括英文字母、數字、符號、文字等元素,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當然,也有一些詞在互聯網這片信息的海洋中被賦予新的定義。而此次星遙要論述的內容就是一個被附加了定義的詞——小學生。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人有人設,詞也有屬於自己的設定,星遙照葫蘆畫瓢,將其稱之為“詞設”。那麼,人設會崩塌,詞設也會嗎?星耀認為必然是會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詞的含義是由人來定義的,它離不開人的思想活動,同時也會反映出一些現實性的問題。這不,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小學生”這個詞。相信經常在網上衝浪的各位不難發現,如今“小學生”這個詞一旦出現,十之八九是戴著侮辱人的帽子出現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貶義詞”。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眾所周知,就算是在古語中,這一詞也並非是貶義詞,如《文獻通考·選舉八》中這樣說:“ 徽宗政和四年,小學生近千人,尚有繼至者,分十齋處之。增教諭俸,不許受束脩。自八歲至十二歲,率以誦經書字多少差次補內舍上舍。”此中的“小學生”在古時是指在國子監童科和民間蒙館、私塾讀書的學生,今天指處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一代偉人毛澤東則在《序言和跋》裡面這樣說:“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這就是我的志願。”可見,毛主席尚且將“小學生”一詞用於自謙。那麼,究竟是什麼使這個詞被定義成了貶義詞呢?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網友所認為的“小學生”。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首先,在遊戲領域,“小學生"是指一種遊戲玩家,特點是思想有些難懂,喜歡誇大其實,技術水平不高、沒有團隊意識、思想素質不高以及言語吐露不雅等。一些網友扶額表示“摸清”了這樣一群人的脾性:喜歡華而不實的東西、報復心理極強、一言不合就口吐芬芳等。不得不說這是極具針對性的。

其次,在彈幕、評論區裡,專指不遵守彈幕禮儀、網絡素養不高、沒有基本正確的世界觀,無故抹黑別人的一群人。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總的來說,就是不尊重他人,且難以教化的一群人。究其原因,某百科解釋是因為這些人行為像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一樣幼稚,且無法與其正常的溝通,與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較窄的形象吻合,但實際年齡跨度可以很大,一個成年人也可能被稱作小學生。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小學生”的年齡跨度可以很大,並不專指6歲到12歲這樣正處於小學義務教育的孩子,可為什麼又要將這樣的定義賦予給這麼一個詞,從而使這個階段的孩子都被迫貼上這樣的標籤呢?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想必各位也知道,這與小學生這個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次偶然,星遙看到一個帖子,內容就是發佈者對一名13歲女孩的控訴,此控訴者稱女孩突然出現在一個直播評論區,逮誰罵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看其用戶名,後面跟了一個“已黑化”,那時星遙突然覺得很悲哀。之後不久,星遙似乎明白為何童年陰影會有如此盛名了,而如今,我國未成年犯罪呈現低齡化,小孩子性格反覆,一念成“魔”真的太容易了,所以星遙認為應該雙管齊下,一方面出臺相關法律政策,維持社會秩序,另一方面找到原因,從根本上毀掉某些“小惡魔培養液”。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眾人都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星遙認為於我們而言的確是這樣,可對於一群三觀尚未確立的孩子來說,已不僅僅是“雙刃劍”這麼簡單了,那可是一把凌遲用的刀啊。網上的信息繁雜,一個成年人都未必能完全躲開一些不良信息,更何況是一個尚不懂是非觀念的孩子呢?再加上十四歲左右的孩子本來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就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沒有正確的引導是極容易誤入歧途的。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因此,只專注於提高孩子的分數成績,而忽略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的家長們無疑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再加上現代社會形勢複雜化,這樣對學習以及教育的處理方式不僅會壓抑孩子的天性,還有可能把孩子推向深淵。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另外,影視劇的影響絕對不低於前兩者,它的影響與互聯網一樣,都是潛移默化的。前文所說的“黑化”不就是出於對影視劇中某個角色前後性格突然轉化的描述嗎?所以,星遙認為,對低年齡段的孩子實行網絡禁止是極有必要的,而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應該有專門打造的“少年模式”,這種模式中應過濾一些不適合此年齡段的平臺以及內容,同時引入一些啟蒙性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如性啟蒙、情感啟蒙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在實際的操作中,星遙也發現了一些平臺是有這樣的模式的,但星遙認為這個的隔絕效果不會明顯,因為這是要靠操作者本人的自覺性才會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星遙所說的那種模式是強制性的,這也就體現了實名認證的重要性了。在星遙的設想中,進入互聯網之前,應該要有一個賬戶登錄,成年者可進入“普通模式”,未成年者進入“少年模式”。如此方可更大程度的淨化孩子的上網環境。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在紙飛機上飛行的小男孩


最後,星遙想說,孩子是家庭、社會以及國家的未來,對於他們的引導與教育切不可大意,更不可專注於提高孩子的分數成績,而忽略對孩子精神世界的構建。同時,在確立正確的三觀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如何愛自己、保護自己,以及如何與人為善。因為,一個有著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人才不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一個人只有熱愛了這個世界,才會被世界所擁抱。

什麼時候“小學生”竟成了網絡貶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