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恢復開學”前功盡棄

當前,根據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緩解,各地都在籌備從“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育迴歸到“恢復開學”的線下教育,在此,筆者特意提醒各位教育工作者:抗疫仍在關鍵時刻,我們莫讓“恢復開學”思想麻痺,導致抗疫前功盡棄。我們要統一思想,“恢復開學”只是轉移“戰場”,持續抗疫尚未結束。

一、克服“恢復原來”的思想,抗疫未止。

也許,我們會認為學校仍是原來的學校,學生還是原來的學生,老師還是原來的老師,我仍是原來的我。其實不然,學校已是抗疫與教育兩手抓的學校,學生已是經歷過疫情防控與接受線上教育的學生,老師也是進行過線上教育與居家育人的教師。所以,我們要克服“復學”就是“恢復原來”的思想,樹立恢復開學就是後疫情時期的“恢復開學”思想,所有工作都定位在疫情下的冷思考,重心是學校防疫與學校教育兩不誤。

後疫情時期,我們教育工作者有待作以下思考。

思考1:疫情帶來的對生命價值思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思考2:學校教育如何迴歸到孩子的成長?成長教育重於知識教育。

思考3:大數據時代的如何實施融合教育?線上線下大有作為,分享大數據。

思考4:後疫情時期,教研怎樣接地氣?一切教研為教育教學服務,貼近課堂,貼近教師,貼近學生。

思考5:如何應對獨善其身的課堂教學被倒逼?教走向“大空間”,學邁進“大學習”。

二、靜下心來,有條不紊開展校園生活。

我國疫情雖有緩解,但全球疫情不可掉以輕心。我們經歷前期抗疫狙擊戰,師生中各種不安的情緒不斷地變化著,各種心理的潛流在湧動著,返回學校後,極容易出問題,同時,各種抗疫舉措要師生及時落實,加起來,會形成一種應付式的學校形式主義,師生會出現浮燥、應付、急於求成等現象,所以,我們要設法讓師生靜下心來,有條不紊的開展抗疫與教育工作。

我們讓師生靜下心,首先,營造寬鬆的校園環境,抗疫的系列工作,指導性和可操作要強,如疫情處置應急演練要切合本校師生實際,防止千篇一律,避免宣傳、媒體廣告式的形式主義。各種校園抗疫的舉措要手續簡單、科學,不搞重複上報,不追求痕跡主義,多站在師生角度思考,建議各項舉措先論證後,再讓師生實施。其次,我們要多體諒師生抗疫與學習兩不誤的難處,儘可能不增加額外負擔,多給予人文關懷。再次,學校要形成制度,定期給師生進行情緒引導和心理輔導,並納入學校日常工作議程。

三、構建“新常規”,更新學校管理體系。

在後疫情背景下,“恢復開學”不等於恢復學校舊常規,這次的“恢復開學”面臨的後疫情時期的挑戰,既要做好抗疫的工作,又要教育教學,而且教育教學內容已有所滯後,學期時間短,學習任務重。可見,這種復學,就不再是恢復學校舊常規那麼簡單了,將面臨很多新問題,諸如師生戴口罩如何上課?師生怎樣應對預案?如何確保戶外課程,師生的防控安全?校園內人和人之間間隔多大距離為安全距離?小學生校園內“扎堆”活動的管理?錯鋒上學、放學的管理?如何調動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等等,都是復學後必須處理好的新常態。為此,學校管理要構建起適應抗疫與學習並舉的“新常規”,堅持有利於疫情防控,不給師生添亂,有新機制,新策略;堅持有利於校園學習,不增加師生過重負擔,更新管理思路,有新管理常規可循。做到我們心中有師生,管中有關懷,理中有文化。

總之,“恢復開學”就是堅守抗疫與學習兩不誤,鞏固前抗疫成果,完成後抗疫重任,要創新學校管理,保駕護航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恢復開學”讓學校進入後抗疫時代,我們師生永遠是學校的核心,學校的主人。學校仍是學習的樂園、成長搖籃。莫讓“恢復開學”的思想給絆倒,莫讓師生抗疫的成績前功盡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