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作家獨木舟推出長篇小說新作《此時不必問去哪裡》

暌違五年,暢銷作家獨木舟的長篇小說力作《此時不必問去哪裡》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此時不必問去哪裡》全面解讀了當代人在愛情、理想、生活中不知如何選擇和平衡的困惑,引起讀者共鳴。10月13日晚正式預售,當晚就售出1萬冊,噹噹24小時總榜第一,噹噹7日小說榜第一。目前上市近一個月,熱度不減,依舊保持著噹噹新書熱賣榜的前兩位。

85後作家獨木舟推出長篇小說新作《此時不必問去哪裡》

人要理解無常,並且真正接受它

《此時不必問去哪裡》講述了兩個平凡女孩的故事,她們外表看似普通,靈魂卻可以極其洶湧,亦如你我一般。

因為深愛的男人的一句話,26歲的小城女孩空空扔下自己在家鄉庸碌的工作,來到北京。她想逃離舒適圈,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

27歲的都市女孩寶音擁有著美麗的外表、精緻的生活以及一個看上去十分般配的男友。但在某一次契機中,她忽然領悟:她不愛他,也不愛其他任何人。

她們不在同一條船上,卻在同一場風暴裡。在劇烈的失去的痛苦下,她們逐漸變成可以相互展示傷口的朋友。在飄蕩廣闊的北京,兩個女孩讓彼此明白:在無常的命運裡,在反覆自我拉扯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是多麼的珍貴。

在小說的結尾,她們的工作、情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都不是塵埃落定的狀態,像是命運特意做出的留白。

“人要明白無常,理解無常,並且真正接受它。”獨木舟認說,“這恰好也是我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中所領悟到的事情:如果將人生看成一條高低起伏的山脈,年歲增長不過是其中一個又一個埡口,你很難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會遇到什麼人,一切都不在掌控中。”

獨木舟:最先要解決的不是往哪裡去,而是搞清楚我是誰

獨木舟,本名葛婉儀,85後領軍作家,代表作有:《深海里的星星》《一粒紅塵》《我亦飄零久》《萬人如海一身藏》等。

談到為什麼暌違五年才出新作,獨木舟在書中寫道:“我上一次寫長篇小說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情。在這期間,我寫了隨筆和遊記,常用的筆記本里也有許多平時攢下的、想要用在小說裡的情節和句子,可因為我一直處於某種焦慮中,所以遲遲沒有開始。”

這本書是獨木舟在北京寫完的。因為疫情的緣故,她既不能回長沙,也不能出去旅行,因此反而擁有了一大段完整而安靜的時間來寫它,修改它,直至完成。

談到故事發生的城市時,她提到最重要的問題是時間,而不是空間,“書中的城市背景雖然是北京,我卻很少著墨描述它,一是因為隨著社會變遷和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城市與城市的區別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分明,而那些細微的差別與感受,對於小說沒有太大影響;二是因為在李空空和周寶音的故事裡,她們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時間,而不是空間。”

獨木舟認為,無論是在大都市還是小城鎮,人的迷惘和無措的分量是同等的,“我想到最後空空會明白這件事——最先要解決的不是往哪裡去,而是搞清楚,我是誰。”

一種全新的試煉

起初,獨木舟打算用最擅長的第一人稱來寫這篇小說,然而寫廢了一部分稿子之後,她察覺到,這仍然是一條她驗證過、知道肯定行得通的老路。

“所有的創作者都明白這個道理——重複是一種安全但毫無意義的方式。”於是在浪費了一些時間之後,她做出了調整,改為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儘管這不見得能完成得更好,但對於我終究是一種全新的試煉。”

相較於獨木舟過往的小說,這篇小說當中的人物角色數量要少很多,也沒有更復雜的支線和情感糾葛,甚至沒有很明確的男主角。自始至終,真正從紙面凸顯的只有空空和寶音這兩個女性角色。

獨木舟坦承,新作更考驗獨木舟的耐心和筆力,“這也就意味著,它失去了橫向擴展的可能,只能縱向地往人物的內心深處挖掘。而這種寫法,我覺得比起寫歡騰熱鬧的一大群人,更加耗費心神,也更加考驗作者的耐心和筆力。”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