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UP主的評測能看嗎?我熬了一晚上夜後有了結論

瞭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還是作業留太少了”是我聽說了B站頻道驢哥數碼後,對小孫(音)的第一看法。


對“驢哥數碼”沒印象?那我說法,最近在B站吵得熱火朝天的“小學生雲評測”你可能就多少有聽說過了。沒錯,驢哥數碼就是憑藉碰瓷華為的視頻在B站拿下單一視頻32.5萬播放量的新晉數碼區UP主,而小孫,也正是“小學生雲評測”的當事人。


小學生UP主的評測能看嗎?我熬了一晚上夜後有了結論


說實話吧,在第一次聽說“小學生雲評測”時,我的反應跟不少人一樣,認為這跟抖音快手上的小學生魔術一樣,都是“作業留得少”。但在週末補完羅翔老師的網課視頻後,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一集都沒看過,僅憑網上的評論就對這個頻道表示不屑,我的這種行為,不也屬於雲評測嗎?所以在連夜看了幾集驢哥數碼的視頻後,我決定來跟大家談談我的對這個頻道,以及“小學生雲評測”這一行為的看法。


這是標準的雲評測


首先我們來說說與雲評測的問題,這也是目前關於驢哥數碼爭議最大的一點。先說我的結論,《華為最新產品:mateXs 詳細體驗解說》這條視頻確確實實就是雲體驗。因為這條視頻的內容完全基於互聯網與華為的網站,而且他在視頻的標題中打上了“詳細體驗”的標籤。


對於任何評測機構而言,如果僅根據網上看到的信息,在沒有任何根據下就“模擬”出詳細“體驗”,幾乎就是雲評測的定義了,這也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在視頻拍攝時,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小孫”照著屏幕直接念稿的鏡頭。就從這一點來看,這條視頻被打上雲評測的標籤,甚至掛起來“示眾”,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


但在我看來,對小孫雲評測的指控僅僅是適用於Mate Xs那一期視頻,因為在後期的視頻中,小孫取消了“尬聊”的標籤,而且整個頻道後續的標題與視頻走向都和“尬聊”相似,將關於P40的視頻歸類到“尬聊”中我覺得並不過分。


而對於尬聊而言,根本不存在“雲評測”這個說法。


屬於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發佈會總結”或者一些個人見解文章一樣,在沒有拿到產品時,根據已經公佈的消息,結合自身的看法作出評論,只要不打上評測或完全體驗這類暗示自己已經拿到設備標籤,在我看來就不構成雲評測。


iPhone XR剛發佈那會,可是人人都說這是智商檢測機,不值得購買,即使這款手機還沒發售。畢竟借測的樣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但對一臺手機的個人意見,這是每個人心目中都存在的。在國內外的博客或視頻頻道中,這類分享個人意見與看法的頻道並不罕見。比如OnePlus 8發佈之前Youtube上就有不少相關視頻。


小學生UP主的評測能看嗎?我熬了一晚上夜後有了結論


與“無中生有”、“以假弄真”的雲評測不同,這類點評雜談更多地會聚焦在個人看法與意見上,而不是產品本身的素質上。對於這類節目,觀點是否正面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臺P40,要統一所有人的意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只要小孫的觀點是由他自己思考推論得出,而且思考推論的過程合情合理,那他的意見就應該得到尊重。


小孫選擇B站作為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他沒有代表任何人,也沒有假裝自己已經用過這款手機。無論是在《P40》或更早的《摺疊屏》《LCD》等視頻中,在談及自己看法時,甚至可以明顯地看出他與之前念稿時的語氣有所不同:無論是語氣、語速或是身體動作上,他都顯得更加積極。


這些細節都能體現出這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真真切切地分享觀點與個人見解

,即便他的不少看法都相當片面。在我看來,與那些在彈幕、評論和私信中謾罵與人身攻擊的人相比,驢哥數碼這個頻道反而符合“開放、平等”的互聯網精神。


捧成這樣,難道驢哥是人類之光?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我在替驢哥數碼“洗地”,甚至恰某些品牌的爛飯,因為剛剛我不惜用了大段文字來證明驢哥數碼的正當性。要注意的是,我不對驢哥數碼中的任何觀點做背書,那是他的觀點,不是我的。我只是想跟大家說明一件事情:無論是老闆還是學生,無論是吹捧還是貶低,大家的話語權同樣重要


小學生UP主的評測能看嗎?我熬了一晚上夜後有了結論


再說了,作為一個今年剛剛“入行”的新人,驢哥數碼的視頻也有不少缺點


首先他接觸的產品不夠多,無法構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這對於初次接觸數碼自媒體的創作者來說很常見。初次投身數碼自媒體的創作者因為不像大型機構一樣手握眾多資源,因此他們對硬件的標註很大程度上僅僅基於他們手中已有的設備。比如自己或家長的手機、同學朋友的電腦耳機等。接觸的產品不夠多,就很難對產品有一個成體系的理解。這個問題在《P30》的視頻中就很明顯地反映了出來。


其次,因為“學生”的身份,他的使用場景與觀點無法代表大多數人。雖然說現在的文章講究“弱參數、重感受”,但年齡、消費力與使用場景的差距很難讓我們對小孫的觀點產生共鳴。

換句話說,他的話無法打動我,他也無法代表我。其實我有時寫評測文章也會面臨相同的窘況,因此在平時我會定期“騷擾”各行各業的同學或朋友,問他們更看重什麼、又需要些什麼,力求讓自己的文章能覆蓋更多的讀者群體。


最後這個問題也是絕大多數新晉創作者的通病,就是他有觀點,但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來。以小孫的《P30》為例子:比如在《P30》的視頻中,小孫試圖僅用一段遊戲畫面,在沒有任何點評的情況下向大家展示手機性能。無論評測或測評,都包含著“測試”與“評論”兩部分,如果只有測試,那和開箱直播又有什麼不同?同時大多數未經訓練的創作者都無法縷清自己的思緒:從小孫的視頻中不難看出他是有提前準備文案的,但在講到自己觀點是依然會因為“激動”而卡殼,需要“啊”“呃”這些填充詞來撐場面。


互聯網是分享自己觀點的平臺


就像我剛才說的一樣,無論是老闆或學生,大家的話語權都同樣重要。過度的標籤話顯然帶著一些“歧視”的味道。我也覺得《P40》這期視頻的標題有些標題黨炸魚的炒作意味,但教會一個學生以標題黨的方式來炒熱視頻的,不還是我們這些一天到晚用駭人標題騙點擊量的成年人嗎?至於那些謾罵與人身攻擊的人,我只能認為他們的心智水平連一個小孩都不如。


看完整篇文章,相信大家對驢哥數碼與小孫可能有了新的看法了吧。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堅持認為驢哥就是個炸魚騙熱點、想搞大新聞的小屁孩,那你也可以在評論中心平氣和地分享你的意見。但就像驢哥數碼頻道的簽名一樣:


數碼是離我們最近的科學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能接觸到我們祖輩無法想象的新事物,但願意走出來表達自己觀點的人已經不多了。


最後,我覺得蘋果應該找小孫打廣告,因為在見識了無數“買後愛奇藝”的iPad後,我終於看到有人用iPad當“生產力工具”了。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覆“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