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小白"靶場成長記——星河動力結構設計師 張瀝

2020年11月7日15點12分,隨著轟鳴聲的響起,黑色火箭騰空而起,劃破天際,天啟十一星被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支持下,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遙一)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穀神星一號成功發射


穀神星一號(遙一),是星河動力首枚自主研製的商業運載火箭,作為該型火箭結構設計師之一的我,也是第一次全程參與一枚火箭的研製及試驗,在發射成功那一刻,這兩年來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得到了回報,激動之餘,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為祖國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自從2012年畢業後,我進入了航天某院主要從事航天領域預研工作,因工作重點不在型號研製上,所以很少有機會前往靶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對我來說,是隻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航天聖地,用"航天小白"四個字來形容彼時的我,最合適不過。在啟程之前,我即將要面對的工作充滿了緊張與期待,事實證明,這趟學習之旅足以讓我受用終身。

首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制定和執行工作計劃的細緻和嚴格程度。

試驗隊進場後,中心根據前期我們提供的發射場工作計劃,進行了分解和細化。計劃明確到了每天上下午的具體工作條目、場地及資源配套、具體落實人員等。工作計劃一旦確定,要求參試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各項工作,如果計劃需要臨時調整,必須上報並執行更改審批流程。這有力保證了工作進度可控,人員配合協調,技術狀態清晰,避免了計劃隨意調整帶來的風險。這段經歷讓也我養成了更加細緻入微的工作習慣。

其次,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讓我為之觸動的,是其對技術交底的重視程度。

我們試驗隊一進場,中心就結合工作進度情況,適時組織開展了結構、電氣、動力、總體等各專業的技術交底,並毫無保留地幫我們把關和指導。此後,中心還利用自身的號召力,多次組織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對各系統方案進行了三方評審與質量把關,提出了160多項技術建議和改進措施,為穀神星一號(遙一)火箭首飛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撐。

最後不得不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美景。

在前往發射中心途中,看著車窗外無邊無際的茫茫戈壁,讓人不禁有一種莫名的惆悵。但當車駛入發射中心後,眼前卻是一派沙漠綠洲的景象:綠樹成蔭、芳草綿綿、花海起伏、湖波盪漾,宛如一個塞上小江南。此情此景,讓我喜出望外,內心的不安一掃而空。在平時的工作間隙,試驗隊還組織大家去東風水庫和胡楊林遊覽:水庫清澈見底、水天一色,遠遠望去,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懸浮在茫茫戈壁中;胡楊林金色幢幢、形態各異,一望無際。

東風水庫


東風公園


經過這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歷練,我這個"航天小白"見識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我期待著越來越多的民商火箭在這裡起飛,中國的民商航天事業定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保障與支持下,在璀璨星空譜寫壯麗詩篇!


作者簡介:

張瀝,資深火箭結構設計專家、火工品設計專家,現任星河動力結構設計師。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張瀝
編輯:麻雨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