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高魯甫

(Groff George Weidman)

,中國羅漢果走向世界的功臣!

——高魯甫先生生平簡述

(朱詩向 整理)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資料圖:1934年嶺大農學院院長高魯甫(前坐者),歷史政治系主任包令留(右後伸腿坐者)與教師合影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截圖來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網站關於高魯甫論文的介紹



高魯甫(Groff George Weidman,1884-1954)是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中國近代農業開拓者,也是嶺南木瓜育種改良之父、嶺南大學校園綠化規劃之父,同時他也是在中山大學早年,乃至整個華南的農學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先驅者之一。高魯甫中文名字“高魯甫”是根據粵語發音而取。


高魯甫於1884年3月29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安尼維爾(Annville),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並獲得園藝學士和碩士學位。


1907年,高魯甫成為了第一個來到中國的農業傳教士,畢業於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園藝專業,在學生時代深受佈道家穆德的影響,懷著一種將基督傳遍天下的宗教熱情,志願來中國服務。他到中國後先分配到廣州基督教學院(後來被稱為嶺南大學,也便是日後中山大學的前身)作為中學的老師。之後, 他在廣州城外的嶺南學堂的80英畝土地,召集一群對花草有興趣的中小學生,到農場勞動開始栽培理想中的苗圃和農場。


1912年,高魯甫為中學三年級學生開設初級農業課程,目的是在他們學習一些實用的科學知識。高魯甫還在農場實驗美國的化肥和農機,以判斷哪種更為適合中國的作物和土壤。


1914年,高魯甫曾在最具影響的基督教期刊《教務雜誌》上撰文,呼籲教會和學校幫助中國農民增加農業產量,提高他們的生活水準,同時開設農業課程。


1916年,春天,他陪同美國農業部的專家考察柑橘屬水果。


1917年,高魯甫在美國農業部首次見到羅漢果。這個羅漢果是一個叫康維爾(Frederick V. Coville)的植物學家在華盛頓華人商店買到的。


1921年,高魯甫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正式組建農科,嶺南農學院得以建立。1922年農科有了第一批畢業生。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資料圖:高魯甫當時的職務表:嶺南農科大學校長、嶺南大學農學部主任




1932年,高魯甫受李宗仁(廣西桂林人,民國國民政府首任副總統、代總統)委託,調查廣西農業。羅漢果原產於我國南部的熱帶、亞熱帶山區,其中以廣西桂林產羅漢果最為著名。歷史上,它是朝廷貢品,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民間,只有山區部族首領才能享用。因此,羅漢果藥用價值未能很早發現,故而遺憾未收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朱詩向有專門文章介紹。另外,種植羅漢果的山區,不僅彼此不相互引種,還規定不準把它攜帶到山外,這就造成羅漢果的功用一段時期都只能在小範圍傳播,其功能在地方文獻中只有清嘉慶五年《永福縣誌》有記載:“羅漢果大如柿,橢圓味甜,性涼,治癆嗽。”


高魯甫來到中國後,一直沒有見過羅漢果,正巧藉此機會到了桂林,在李宗仁的安排下,他去了苗族村莊參觀,遺憾的是,此行未見到羅漢果原植物。


不過,後來李宗仁將軍派人弄到了一些羅漢果的根送到廣州。高魯甫把這些根種在地裡,但是由於羅漢果對環境溫度要求非常嚴格,種下的羅漢果只長葉不開花結果。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資料圖:嶺南大學當時出版的刊物


1937年,8月。高魯甫再次組織了一支“羅漢果”考察隊,前往廣西北部桂林山區,尋找當時未被科學描述的著名藥材植物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這次他受到桂系領袖李宗仁的接見,當晚就住在廣西省省長黃旭初的家中。時值抗日戰爭,李宗仁任國民政府第5戰區司令長官,黃旭初任國民政府陸軍中將,特加上將銜。在這次考察中,他在桂北永福縣山村發現了著名的羅漢果,並採摘下來。當時,羅漢果還沒有有被科學界命名,高魯甫依桂林永福當地方言發音為其正式命名:

LO-HAN FRUIT。

  隨後,高魯甫與植物學家史懷夫對羅漢果進行了深入研究,合作完成《廣西的羅漢果》一書,不僅填補了學術界對羅漢果的研究空白,也令羅漢果成為尋常的吃用水果。


羅漢果考察隊為了搞清楚羅漢果究竟如何生長,向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申請了一筆專款。當時給羅格夫看羅漢果的那個植物學家康維爾(Frederick V.Coville),正擔任國家地理學會的研究委員會主席,他一直也想搞清楚這個植物,二人一拍即合。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主席高魯甫納(Gilbert HoveyGrosvenor)批准了這筆專款。


當時,桂林當地苗族人在深山森林裡開闢土地,將羅漢果搭架種植。考察隊採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並拍攝了大量照片,帶給美國的斯溫格爾(Walter T. Swingle)鑑定,斯溫格爾(1871.1.8-1952.1.19)是美國著名的農業植物學家,他也早聽說過了羅漢果,並非常關切。經斯溫格爾鑑定,羅漢果是苦瓜屬下的一個新品種,並給羅漢果命名為Momordica Grosvenori。


現在羅漢果的拉丁植物名字Siraitia grosvenorii就源於Momordica Grosvenori。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Momordica Grosvenori Extract / Luo Hanguo Extract


1940年,高魯甫因其在嶺南大學的業績獲國民政府教育部所頒服務一等獎。


1941年,高魯甫因病攜眷回國。


1941年,斯溫格爾將他的鑑定結果寫成論文“Momordica grosvenori Sp. Nov.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Lo han kuo.”發表在Journalof theArnold Arboretum雜誌中。

在美國普渡大學園藝學院網站可以查詢到當年發表的文章,現摘錄如下:

IN 1932, while engaged in an agricultural survey of Kwangsi Province for the able and energetic military governor, Marshal Li Ts'ung-jen, Prof. George Weidman Groff of Lingnan University, Canton, China, discovered that the "lo han kuo," a plant widely used in household medicine in southern China, which he had been vainly seeking for many years, is cultivated in the mountains near the capital city of Kweilin by the non-Chinese Miao-tze people.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論文截圖

1946年,高魯甫任聯合國救濟總署廣東分署華南復興官員,負責農作物引種事。


1947年,高魯甫退休回國,潛心編撰《植物手冊》,這是一本記錄世界植物資源和為植物交流而撰寫的專著,可惜未能最終完成。


1953年,高魯甫因其在中國表現卓著,獲母校賓州大學所授“傑出校友”稱號。


1954年12月4日,高魯甫逝世,享年70歲。在他身後留下的是50篇(部)左右的研究著述和手稿,包括高魯甫與史懷夫合著的《廣西的羅漢果》一書,目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英文網站,可以查詢到高魯甫《廣西的羅漢果》影印本的相關介紹。

高魯甫Groff GW,第一個研究羅漢果的美國人

截圖說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英文網站,關於高魯甫《廣西的羅漢果》影印本介紹

Groff was the first American to study the Lo-Han fruit. His article,The Lo-Han Fruit of the Kwansi; was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參考文章

1、高魯甫論文1916-1958,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英文網站

2、曾繁燁 《嶺南大學農科史考察 1908-1952》

3、倪川《被遺忘的美國人:嶺南木瓜的培育者高魯甫》

4、陸玉芬 《美國農業傳教士與中國鄉村建設 1907-1937》

5、劉琨 《美國在華作物採集活動研究 1898-1949》

6、劉家峰 《基督教與近代農業科技傳播》

7、林鳳翔 《民國嶺南農事月刊述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